在吸引外資的激烈競爭中,杭州穩居第一梯隊。
根據商務部統計,2024年杭州完成實際利用外資65.42億美元,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全國所有城市排名第三,僅次于上海、北京,這是杭州實際利用外資拿下的年度最高排名。
2025年以來,杭州繼續主動出擊,組織多個團組赴法、德、意、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開展招商。總投資5億美元的優科豪馬項目即將投產、博世等外企在杭州擴產、歐洲老牌車企在杭組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全球資本的涌入,進一步提升了杭州“外資引力”。
吸引外資,杭州做對了什么?
“中東出錢,中國出技術、出人才”
一通來自中東的電話,將目光鎖定杭州。
2025年5月,“杭州數字企業中東行”活動在阿聯酋迪拜舉辦,25家企業參加。中東行之前,迪拜的投資機構專門給浙江省駐阿聯酋(中東)商務代表處打來電話,一定要邀請杭州的科創新銳企業到中東走走看看。“杭州數字軍團”組團出海,源于杭州一批新銳科技企業出圈后帶來的長尾效應。
資本,最能敏銳地反映風向變化。此次活動,中東資本巨鱷紛紛參會。阿曼主權基金、阿布扎比投資集團、阿布扎比商業銀行、阿布扎比資本集團……這30余家投資機構,是阿聯酋當地最有影響力的投資機構。
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主權財富基金對外投資額接近1361億美元,其中阿聯酋主權機構——穆巴達拉投資公司占比約20%,一舉超過沙特的公共投資基金,成為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投資者。而在以穆巴達拉投資公司為代表的主權投資者中,投資偏好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北美的相對重要性首次下降,對美國的投資減少12%。而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等作為新興經濟體,在主權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占據了突出地位。
當全球資本巨鱷開始發起資金轉場,中國科技企業崛起發揮了重要的引力作用。以前是杭州出海尋找機會,現在是中東主動邀請杭州企業前去。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工智能的杭州引力不斷增強。
全球資本投資正向數字化轉型。2024年,全球的主權財富基金對數字化方向的投資預計達277億美元,其中包括數據中心、數字基礎設施、人工智能等領域。如,阿聯酋的阿布扎比是全球重要的石油生產地區。阿布扎比主權機構正利用其豐富的資本,在全球投資金融、科技和生命科學等非石油領域的先進產業,為其未來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阿聯酋的迪拜也是如此。根據阿聯酋“D33遠景規劃”,迪拜未來要通過100個轉型項目,實現經濟總量在2033年翻一番,人工智能、綠色能源均是重點培育賽道。
以阿聯酋為代表的中東所需,正是杭州所能。杭州阿啟視科技有限公司來自濱江物聯網小鎮,目前已成功為多個城市搭建“城市之眼”感知系統融合平臺,近期阿啟視還參與了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相關國標起草工作。迪拜正在建設全球智慧城市的標桿,阿啟視的成熟技術引起臺下投資者的濃厚興趣。
以阿啟視科技、宇樹科技為代表的杭州數字經濟全產業鏈,引發中東資本的追捧。
“我們的核心優勢是全鏈條技術整合。”與行業內單一設備供應商不同,深耕智慧農業種植行業的四維生態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可輸出包含垂直種植、物聯網、植物營養等領域的整套建設方案,通過AI算法精準調控,搭配自動化技術實現降本增效。沙特派代表來杭州考察了四維生態的一處植物工廠,當場就拍板,要把先進的技術帶到中東去。
類似這樣“中東出錢,中國出技術、出人才”的故事,已經開始了。
機制化合作探索
中國與世界各國合作,并不是某個單一方面的需要,而是出自互利共贏的需求。
比如意大利,這個因古馳、阿瑪尼、法拉利等品牌聞名世界的歐洲國家,就非常迫切希望有一個新的領域成為吸引全球投資的增長極。
數據顯示,目前,意大利醫藥產業年產值達560億歐元,出口占比90%,已成為歐洲醫藥營業額第一大國。中國市場始終是意大利企業國際化戰略的必爭之地。正因如此,一批意大利醫藥龍頭企業,瞄準推動中意生物醫藥合作的新機遇,紛紛進入中國尋找“合伙人”,項目遍布中國各大城市。
在意大利藥企的眼中,中國既有超大規模市場,也是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未來產業的先行之地。它們投資中國,更看重中國深厚的產業土壤。
以杭州為例,其在生物醫藥領域的集聚效應日益凸顯:上市企業數和獨角獸企業數分別位居中國第5和第4,全球10強藥企中已有輝瑞、賽諾菲等多家在杭州布局,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的產業合作格局。這種產業集聚,不僅促進了企業間的資源共享與技術交流,更吸引上下游企業及創新要素加速匯聚。
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是不少城市搶占生物醫藥新賽道的關鍵和重點,也為意大利企業提供了所需要的一切土壤。
2025年是中意開啟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行動計劃后的第一年。在這份行動計劃中,雙方將圍繞經貿投資、金融、科技創新和教育、綠色和可持續發展、醫療衛生、人文交流等領域優先開展合作,“機制”一詞被屢屢提及。
在杭州前往意大利舉行的專題推介活動中,“機制”也成為企業所望。米蘭專場推介會上,意方企業與機構的問答環節深度討論了具體合作機制,并得到了杭州市有關方面的積極回應。
杭州與意大利不同城市的合作,已從單點合作向機制推動躍升。此次意大利行簽署了多項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中意健康產業合作在杭州邁入機制化新階段。
比如,利沃斯集團總部位于米蘭,是意大利知名的金融與產業咨詢機構,2023年率先重啟“中國行動”計劃,已在杭州布局多個項目。此次杭州與該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整合意大利和杭州在先進制造、時尚產業、生物醫藥、醫療康養等領域的優勢資源,通過建立雙向服務機制,為意大利科技和制造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及中國企業布局歐洲業務提供全流程解決方案,全力推動中意企業在技術研發、供應鏈協同、資本合作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機制化合作將形成有來有往、相互賦能的可持續模式。
吸引外資三大趨勢
在杭州吸引外資實踐中,一些新的趨勢值得關注。
趨勢一:“反向合資”。在西班牙一站,杭州招商團前往阿拉貢,與當地政府和企業交流投資合作事宜。阿拉貢是西班牙人均GDP最高的自治區之一,汽車產業是其支柱產業。阿拉貢方表示,他們看中的是杭州新能源車企的自研技術,特別希望杭州帶動阿拉貢自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與深圳、廣州、重慶等造車大城相比,杭州的汽車總體產量并不領先。杭州之所以能獲得西班牙的青睞,是因為杭州作為“數字經濟第一城”,抓住了新能源車時代的風口,率先布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賽道,在國際市場上憑借“好而不貴”打出了口碑。
近年來,新能源車銷量在逐年上升,市場足夠大,在全球范圍內對燃油車的替代效應已然顯現。對于一些歐洲老牌車企來說,只有布局新能源車賽道,才能扭轉局勢、走得更遠。過去幾年,全球有眾多傳統車企紛紛下場造新能源車,有成功者,亦有失意者。與擁有成熟自研技術的杭州車企合作建廠造車,無疑是一條更穩妥的路徑。
此前,Stellantis集團以15億歐元獲取零跑汽車約20%的股權。2024年年底,雙方共同成立的零跑國際已在馬來西亞亮相,預計在2025年內啟動首款零跑車型C10的本地化生產。同樣是2024年年底,福建企業寧德時代與Stellantis集團宣布將共同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在阿拉貢自治區首府薩拉戈薩建設一座大型磷酸鐵鋰電池工廠,生產的電池將用于小型及緊湊型電動汽車。
種種跡象表明,反向合資時代已經到來。
趨勢二:把全球研發中心建在中國。在法國一站,杭州招商團與某歐洲老牌企業洽談來杭州開設全球研發中心事宜。
全球研發中心選址,是一種“押寶”行為。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外企在華建廠已超越“降低成本”的初級階段,轉向更深層次的本土化重構。原先,外企把中國看作“世界車間”;現在他們看待中國的視角變了,中國已逐漸成為外企心中參與全球更深層次分工的創新策源地和戰略制高點。
博世電動在杭州30年的布局深耕,就是典型案例。博世的老本家是德國最大工業企業之一,從最初在杭州建立生產轉移產品的制造工廠,到在杭州開設集團電動工具事業部全球三大制造基地和研發中心,博世對杭州的信任不斷加深。通過杭州這個窗口,博世等外企看見一個發展前景光明的中國。
在博世集團中國區負責人看來,中國市場正引領技術革命,博世高度重視與中國客戶共同開發新產品與應用,中國已成為博世的技術和產品創新基地,并持續反哺全球市場。目前,博世電動在杭州有超2300人的員工團隊,產業鏈布局涵蓋“研發-采購-制造-物流-銷售-售后”多個環節,產品遠銷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當前,杭州正在前瞻布局“五大未來產業”,包括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類腦智能、合成生物。這些能給全球現有的產業體系帶來顛覆性影響的前沿技術,正是外企“押中的寶”。
趨勢三:在中國,為全球。2025年以來,一些日企開始提出類似“In China,For Global”的經營戰略,把中國看作新一輪全球化布局的橋頭堡。
作為最先一批進入中國的外企,早在1992年,松下就在杭州開設生產基地,如今的松下杭州工業園更是擁有數千名員工,年產值數十億元。近年來,松下在杭州持續推進業務布局與發展。目前,松下已在杭州布局了五家公司,涵蓋家電研發與制造、動力部件生產、銷售等方方面面。
這段時間,松下高管出席在中國公開活動時,頻頻提及“China for China,China for Global”的全球戰略。松下正充分利用杭州在技術領先與制造成本上的雙重優勢,將在杭開發和驗證成功的優質家電銷往國際市場。
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杭州正努力成為全球跨國企業聯通世界、實踐“China for Global”戰略的重要橋頭堡。
(作者單位: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杭州分社、杭州市投資促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