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必須要理解泡泡瑪特的時代。”
今年以來,泡泡瑪特一款名為LABUBU的毛絨玩偶風靡全球,掀起一場潮玩文化狂歡。其“丑萌”的形象、不菲的價格,與傳統消費觀有明顯區別;在全球范圍內引起的搶購風潮,更讓很多人直呼“看不懂”。
作為潮流引領者,泡泡瑪特的崛起也堪稱“現象級”。其創始人年僅38歲,卻創造了一年內股價漲幅超過12倍的傳奇,公司總市值已高達3000多億港元;今年一季度營收增幅達165%—170%,其中海外市場增速達到驚人的475%—480%。
LABUBU顛覆了很多人的消費觀。泡泡瑪特崛起的背后,是新消費時代到來的縮影。作為“新消費龍頭”的代表,分析泡泡瑪特的崛起之路,對理解新消費具有重要的樣本價值。
“無用的東西才是真正的永恒”
個人努力與時代機遇,總是缺一不可。2010年,中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們正醞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消費市場悄然開始升級。彼時的王寧大學剛畢業,在北京中關村開了泡泡瑪特首家門店,以傳統玩具零售為主。
從今天的眼光看,與時代大勢相左,創業很難成功。當時的泡泡瑪特經營異常艱難,一度面臨門店冷清、店員集體辭職的窘境。
就在王寧陷入迷茫時,一次日本之行給他“開了一扇窗”。他看到一款盲盒玩具受到粉絲們的搶購排隊,敏銳地察覺到潮玩盲盒踩中了年輕人的消費觀。于是果斷轉型,將發展方向聚焦于“盲盒+潮玩”。盲盒就是被泡泡瑪特引入中國市場的。
如今,人們對盲盒早已司空見慣,十年前卻是對傳統消費觀的一次大膽突破。“開拓一個陌生行業需要巨大的勇氣和努力。剛開始做時,眼前一片黑暗,看不到未來。”王寧曾說。
2016年,泡泡瑪特簽約香港著名設計師王信明,獲得了玩偶Molly的獨家版權,并推出首款自主產品“Molly星座盲盒”。事實證明,機遇總是留給勇于創新的人。Molly系列盲盒當年銷售收入就超過4000萬元,幫助連續虧損6年、站在懸崖邊緣的泡泡瑪特扭虧為盈,一個潮玩帝國就此啟航。
站上時代的“風口”,就能插上翅膀起飛。2015年,供給側改革正式開啟,在消費領域,消費升級成為大勢所趨。泡泡瑪特抓住了消費升級和消費觀念改變的時代機遇,是新消費潮流的重要推手之一。
百度百科對于潮流玩具的定義,泡泡瑪特是參與制定者。相比專業的定義,王寧本人對潮流玩具和潮玩文化的理解,更為簡單而深刻。
在他看來,所謂潮流玩具,其實是給“大孩子”的玩具;潮流則是一種優越感,“我有你沒有,我懂你不懂,就是這種優越感。”泡泡瑪特的產品設計和營銷策略,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營造這種優越感,包括藝術審美、IP故事、限量銷售等。
泡泡瑪特曾做過調查,其用戶群體中,70%為1995-2009年間出生的新世代消費者,相對收入較高,他們也被稱為Z世代。新消費浪潮的興起,與“Z世代”群體密切相關。
過去,在物質比較稀缺的年代,人們追求物質需求的滿足,更多是物質消費;如今物質豐富的時代,年輕人更追求精神需求的滿足,而精神消費的產品表面上看來是“無用的”。新消費觀顛覆了傳統“實用主義”消費邏輯,轉而追求“無用之美”的精神共鳴。
王寧曾舉過一個著名的例子:出門時突然想起忘了關水龍頭,人們會因此感到焦慮,但對一直開著噴泉,卻不會感到焦慮。“我們以為自己的消費行為是高度理性的,每流一滴水都會覺得在浪費,但實際上,我們遠比自己想象的要更感性——噴泉花了更多的錢,流了更多的水,但人們根本不在意。”王寧說。
傳統消費觀念中,總想著為產品加點功能,但對于新世代消費者而言,更想要“噴泉”,而不是“水龍頭”。泡泡瑪特賣的產品大都沒有實用功能,而是賦予產品審美、藝術、陪伴等精神層面的價值,很好地滿足“Z世代”的精神消費需求。
“無用的東西才是真正的永恒。”王寧的這句名言是理解新消費觀的重要密鑰。
“頭部IP制造機”
怎樣把“無用”的東西,做成受年輕人追捧的產品,這是開拓新消費市場的重要難點。
“雖然無用是永恒的,但真讓人花錢去買一個純粹的、沒有實際功能的商品,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在王寧看來,這個行業的門檻,比人們想象的要高很多。對此,泡泡瑪特的策略是打造IP。
轉型做潮玩后,王寧便開始尋求打造自己的IP。2016年初,他發微博問用戶都收集什么潮玩,過半答案是Molly——一個撅著嘴唇、有著湖藍色大眼睛的玩偶小女孩。于是,王寧便登門拜訪Molly的香港設計師。
此前,Molly屬于小眾收藏品,在小圈子內流行多年。王寧用“讓一百萬個人喜歡Molly”的愿景打動對方,并以50萬元買下版權。這一決策被王寧稱為“泡泡瑪特的諾曼底時刻”。很快泡泡瑪特就推出其首款系列盲盒,59元一只,價格只有以往的幾分之一,同時新增了隱藏款玩法和饑餓營銷,成功引爆市場。
自此,Molly成為泡泡瑪特的招牌IP,銷售額占比一度超過40%,2019年賣出近1000萬個。嘗到甜頭之后,泡泡瑪特重金投入,簽約了全球200余位設計師和眾多潮玩IP,2024年設計及授權費達3.93億元。
更重要的是,泡泡瑪特擁有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可以將優秀IP進行商業化。這個鏈條包含五個關鍵環節:一是簽約國內外優秀的潮玩藝術家。這些藝術家是稀缺資源,泡泡瑪特搶先將他們攬入麾下,逐漸成為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
二是組建專業的工業開發團隊。藝術家只需出設計草圖,后續的完善設計、3D建模、工業設計、打樣等環節,團隊都能解決,大幅提升了設計師的效率。
三是整合供應鏈。之前,由于藝術家付不起高昂的玩具開模等費用,導致很多優秀的設計不能投產,而泡泡瑪特整合了一批國內優秀的玩具工廠,幫助藝術家高效地制造品質一流的產品。
四是打通銷售渠道。泡泡瑪特有四個主要的銷售渠道,各有不同的定位。其中,線下門店負責做好品牌,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小程序服務核心用戶;自助售賣機可以打廣告,布局也更靈活;天貓旗艦店主要招攬新客戶,覆蓋線下渠道無法觸及的地方。
五是打造會員體系。泡泡瑪特推出一款App,專門服務收藏潮玩的粉絲,并將其打造成為國內最大且最專業的潮玩社區,這也是泡泡瑪特商業閉環中非常核心的環節。
通過這個完整的鏈條,可以像流水線一樣,把藝術家手里的IP變成商業化產品,泡泡瑪特因此被譽為“頭部IP制造機”。目前,泡泡瑪特有13個營收過億元的IP,其中四大頭部IP營收均破10億元,LABUBU正是其中之一。
“情緒價值”的消費革命
在很多人看來,LABUBU熱潮的興起,帶有一種迷幻色彩。
誰也想不到,一只有著尖耳朵、鋸齒狀牙齒的“丑萌”玩偶,會在全球范圍內引發搶購熱潮。很多網友表示,“搶貨堪比搶演唱會門票,拼手速,很難搶到。”
搶購風潮像一陣龍卷風,很快席卷全球潮玩市場。在法國巴黎,泡泡瑪特新店開業時,早上7點半就有人在店外等候;在英國,粉絲為了搶購LABUBU,甚至從凌晨3點就開始排隊,“現場混亂不堪,幾乎打成一團”;在美國,泡泡瑪特一度登頂AppStore購物榜;歐美明星蕾哈娜、貝克漢姆等也頻繁曬出同款,自發“帶貨”。這種現象級的消費狂歡,連業界人士都“看不懂”。
從消費心理分析來看,LABUBU獨特的“丑萌”形象,打破了傳統消費觀的審美,其最大特點是表情比較夸張外露。這種夸張的表情,讓人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它所表達的情緒張力。與之形成對比的是Molly,其表情陰郁、眼神內斂。LABUBU和Molly分別代表了外向和內斂兩種不同的情緒表達方式。
同時,LABUBU歪嘴、尖牙、炸毛的設計,也塑造出一種“喪系叛逆”的氣質。這種反主流的審美,恰恰契合了年輕人渴望“不被定義”的心理訴求。
當前,年輕人面臨學業、職場、社交等多方壓力,內心渴望釋放與表達。在LABUBU身上,年輕人能找到情感寄托與共鳴。因此,LABUBU可以被視為一種“情緒玩具”,通過外在的形象和表情,傳遞出人們內心的情緒,成為一種情感的載體。
另外,LABUBU在社交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被年輕人視為一種“社交貨幣”。通過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開箱視頻、展示收藏成果、交流改娃心得等,相同愛好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充滿活力的社交圈子,滿足了他們在社交中身份認同與歸屬感的需求。
在專家看來,LABUBU的爆火,本質上一場關于“情緒價值”的消費革命。在新消費時代,消費者的需求層次正在發生深刻轉變。從傳統的功能性需求為主,逐漸向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過渡,情緒價值在消費決策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消費者更關注能夠帶來愉悅、減壓、治愈、個性表達、歸屬感等情緒價值的產品。
以情緒價值為核心的產品設計理念,是新消費崛起的關鍵因素之一。
有意思的是,LABUBU被稱為“塑料茅臺”“年輕人的茅臺”。因為在稀缺性、投資屬性和身份認同等方面,LABUBU與茅臺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在二手市場上,LABUBU隱藏款年均收益率超300%,部分款式溢價達30倍以上。今年6月,初代藏品級薄荷色LABUBU在拍賣市場拍出108萬元天價。這種溢價邏輯都是稀缺性催生金融屬性,使其成為抵御通脹的“新幣種”。
更重要的是圈層標簽與身份認同。LABUBU鑰匙扣掛于包上,成為潮玩愛好者的“圈層暗號”;在時尚圈,LABUBU甚至反客為主,成為“懂潮流”的社交資本。
正如專家所言,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承載著特定群體價值認同的代際符號。年輕一代在物質相對豐裕后,更注重個性化、悅己消費、興趣社交和情感價值,更愿意為興趣、審美和情感滿足買單。
泡泡瑪特以年輕人為主導的用戶結構,支撐起龐大的商業帝國,印證了消費市場“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的商業定律。
在新消費時代,只有俘獲廣大年輕用戶的心,在年輕用戶中建立情感認同,才能在新消費浪潮中立于潮頭。
新消費出海
除了精準把握新消費觀,泡泡瑪特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出海。
2022年,泡泡瑪特遭遇創業以來的第二次危機。當時,市場對盲盒經濟質疑聲四起,認為是“多巴胺陷阱”。市場監管總局也發布相關文件,規范盲盒經營行為。再加上疫情等因素影響,2022年度泡泡瑪特凈利潤大跌44.32%,市值一度跌破150億港元。
面對盲盒經濟的急劇降溫,泡泡瑪特迅速開啟了去盲盒化的轉型之路。王寧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泡泡瑪特不是一家盲盒公司,而是一家潮玩品牌。”
LABUBU是泡泡瑪特去盲盒化轉型成功的重要標志。其轉型的另一條道路,是大力發展出海業務,譜寫第二增長曲線。
出海并非新鮮事,但潮玩出海泡泡瑪特卻是第一個“吃螃蟹”。與中國制造產品出海不同,潮玩在很大程度上屬于文化出海。不同國家文化有很大差異,能否打破文化壁壘,對于泡泡瑪特來說是很大考驗。
泡泡瑪特首先采用的是本土化創作模式。通過廣泛簽約海外藝術家,精準把握當地潮玩文化和審美觀,并植入自身孵化的IP元素上。另外還有一系列本土化運營策略,比如在泰國推出皇室聯名款并授予LABUBU“神奇泰國體驗官”稱號,在巴黎盧浮宮開設門店強化文化背書,北美團隊100%本土化運營。
其次是高舉高打,在各國核心城市黃金地段開出線下門店,通過推出貼合當地文化特色的產品和大量極具創意的活動,迅速提升品牌形象。2022年1月,泡泡瑪特英國首店在倫敦中心地段正式開業;2023年2月,法國首家線下門店在巴黎沙特萊廣場開業;同年入駐美國新澤西州東拉瑟福特市的夢超級購物娛樂中心。
把門店開到全世界最好的購物中心的最佳位置,通過門店迅速建立品牌形象和潮流氛圍,這是泡泡瑪特出海的重要策略。
同時,在門店開業之前,泡泡瑪特會先通過線上打開知名度。以泰國市場為例,2023年5月,泡泡瑪特啟動東南亞地區的TikTokShop直播運營。在線上完成試水后,同年9月,泡泡瑪特把線下實體店開到了曼谷地標性建筑,也是曼谷最大的購物中心CentralWorld,開業當天上千人在門口排隊,一舉火爆泰國。
截至2024年底,泡泡瑪特在全球擁有530多家門店,2024年海外營收增長了375%。實際上,LABUBU是2024年先在海外爆火,然后傳導到國內市場。在海外市場的帶動下,泡泡瑪特2024年實現營收130.4億元,同比增長106.9%。
中國的優質產品引領全球消費市場,海外消費市場反過來帶動國內市場,二者形成正向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這是新消費時代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新消費時代不能只著眼于國內市場,而要走向全球市場的汪洋大海。
“今年我在英國逛街的時候,看到人山人海的街道,看到那些在全球范圍內都被熟知的品牌,突然有了一種感覺——我們的生意才剛剛開始。”王寧說。
新消費時代,變革不止發生在中國,也不止發生在潮玩行業,故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