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2840多個縣級行政區中,千億縣是縣域經濟雁陣中的“領頭雁”,被稱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優等生”。2007年,全國第一次誕生千億縣,2024年新增3個千億縣,總數達到62個。這62個縣域“優等生”的核算GDP總量達到10.5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7.8%。
分省區來看,江蘇有22個縣(市)上榜,持續排名全國第一,而全國縣域經濟的榜首昆山、榜眼江陰,2024年的地區生產總值都已突破5000億元,超過了7個省會(首府)城市。浙江有11個上榜,浙江與江蘇兩省的上榜縣(市)達到33個,占到62個千億縣的五成以上。同時,山東與福建都為6個,并列全國第三位。
梳理統計數據還發現,地區生產總值超過900億元的“準千億縣”,已達到21個。未來數年內,還將有一批“準千億縣”躋身千億縣行列。
中央提出,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發展縣域富民產業。縣域經濟已成為日益活躍的經濟增長“第三空間”,全國各省市都在探索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特色化路徑。千億縣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其背后有什么樣的發展邏輯?有怎樣的產業支撐?
為全面呈現千億縣的發展新圖景,《決策》雜志梳理了全國62個千億縣的經濟數據,進行了多重觀察;聚焦2024年新晉千億縣的典型樣本,深度剖析實現發展躍升的內在動力。我們還觀察了“準千億縣”和長三角地區蘇浙皖的縣域內上市公司,立體化呈現縣域經濟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步法。
截至到2024年,千億縣已實現東中西部區域的全覆蓋,作為全國縣域發展的標桿,對其他縣域經濟發展具有什么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