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杭州。
今年7月,杭州市第一批50名企業科技特派員正式出征,派駐進企進行數字化轉型服務。
這是杭州市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是對科技特派員制度的深化和再創新,把科技特派員制度從農業農村領域進一步拓展至城市和企業技術服務領域;更是杭州市爭創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全國樣板的一項機制創新。企業科技特派員將聚焦中小企業“智改數轉”難題和“一企一策”實施路徑,推動企業數字化改造,探索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杭州路徑和經驗。
為什么要推“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
杭州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科技支撐難題,針對中小制造企業的數改困境,2024年7月,杭州市積極創建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全力助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提高民營企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杭州數字經濟實力,發揮制度創新的多重意義。
從企業層面來看,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推進器,可以有效激活市場需求。
當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著發展困境,市場機制不能高效地發揮作用。一方面,數字化技術服務市場中供應商眾多、水平差異大、競爭激烈。缺乏數字技術專業人員的中小企業面臨選擇困境,難以有效匹配市場供求。
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業數改意愿不強,難以有效激發市場需求。企業數字化改造成本大,工期長,風險難把控,中小企業在經濟波動階段更趨向打消數改念頭,數改技術服務的市場需求極易出現萎縮。
因此,杭州在中小企業數改試點工作中,全力啟動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政府組織專業化的供給篩選,把優質的數字化技術服務專家(或供應商)以科技特派員的形式推介給中小企業,實現供需雙方有效對接,并對企業的數改方案組織專家驗收。
杭州以制度創新有效降低企業數改風險,助推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再通過對成功案例的宣傳和推廣,在行業內形成示范效應,從而有效激活中小企業的數改潛在需求,讓市場機制逐漸高效發揮作用。
從數字科技成果落地來看,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是催化劑,可以有效提升服務水平。
企業科技特派員通常由高校、科研院所及數字企業的專家或技術團隊組成,其數字領域的科研成果需要在實踐中落地轉化。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能成為供需雙方精準對接的一個重要平臺,為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提供絕佳機遇。
企業科技特派員入駐企業后,對企業的需求痛點進行深入了解,精準識別和解決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技術瓶頸,有效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數商”競爭力。
比如,杭州市在首批50名企業科技特派員征集中,專家學者工程師踴躍報名,在近200份報名表中最終確定50名特派員,其中有2/3來自于省級以上的高校、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和企業等單位,可見這一制度得到技術服務主體的廣泛認同。
從營造數字化氛圍來看,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是播種者,可以有效優化數字生態。
杭州牽頭建立技術集成的服務平臺“長三角(杭州)制造業數字化能力中心”,支持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使杭州“兩化融合”水平一直處于全國前列。
在此基礎上,杭州建立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讓特派員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快速傳遞給派駐企業,把新技術新理念更好地傳播給中小企業。
同時,特派員可依托派出單位的科研、教育、人才等優勢資源,助企引進和培養數字化人才,提升數字素養,進一步營造“數實融合”的良好生態環境。
打法新在哪
2024年7月,杭州制定并實施《企業科技特派員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方案(2024—2026年)》,指導和推進企業科技特派員進企業開展技術服務,首批50名企業科技特派員已奔赴基層。
一是遴選數字化轉型企業,初步明確服務需求。由杭州市經信局對有迫切數改需求的制造企業進行摸排,進而在全市范圍選取50家左右專精特新企業作為服務對象。
同時,由入選企業提出相關數字化項目和人才需求等初步意向,明確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采購銷售、產業鏈協同等環節的初步數字化改造需求。
二是精選企業科技特派員,確保提供高水平服務。由杭州市科技局協同市委組織部(人才辦)、市教育局等多部門,從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平臺和數字企業中征集服務候選人,組織專家評選,最終選派出具有數改能力和服務經驗的科技人員(個人或團隊)50名左右擔任企業科技特派員。
三是雙向選擇,實現供需精準匹配。由區(縣市)的相關部門分別組織召開試點企業與企業科技特派員的對接座談會,企業科技特派員結合自身研究方向、領域專長、行業經驗等,與需求企業進行初步對接,并依據企業需求提出初步服務方案以供企業選擇,最后派駐企業擇優確定科技特派員,并簽訂派駐服務合同。
四是駐企服務,協商確定并實施數改方案。企業科技特派員對入駐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會診、全方位技術指導。一方面實地考察并進駐企業,熟悉生產流程、摸排企業真實需求,進一步完善數改實施方案,方案經企業確認后提交專家論證,通過后組織實施。
另一方面,企業科技特派員依托自身優勢,提升企業的數字化能力和素養。特派員組織試點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方案,并在數字化改造結束仍要對企業的運行情況提供跟蹤監測服務。
五是成果驗收,示范推廣應用。相關部門組織專家組進行現場核查驗收,根據數字化改造評定流程,多維度展開驗收評估出具報告,按照工信部《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指標》評定企業改造前后的數字化水平等級。驗收結果作為數改補助資金的兌付水平確定和科技特派員評優的依據。通過驗收后總結經驗,作為典型案例向行業內企業推廣示范應用。
“統籌力量、激活市場、系統管理”
杭州通過創新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發揮數字經濟先發優勢,著力實現科技與人才、數字和實體的深度融合。
為推動制度持續創新,杭州始終把握“統籌力量、激活市場、系統管理”的關鍵要點,將改革進行到底。
首先,“三大統籌”保障制度可落實。一是統籌政府力量推進制度落實。統籌各區縣和市本級科技、經信、財政、組織部(人才辦)、教育、人社等部門力量,密切配合,加快制度落地。
二是統籌現有相關政策支持制度實施。例如,在第一年制定完成企業數字化轉型方案并論證通過后,給予企業科技特派員一定的經費補助;在完成數改項目后,符合條件的企業可申請“新制造業計劃”攻關項目有關政策予以補助,以降低企業的改造成本。
三是統籌派出單位和派駐單位共助制度落實。加大派出和派駐單位的交流與合作,使派出單位能積極支持企業科技特派員開展服務,鼓勵派出單位的各類評優評先工作向優秀的企業科技特派員傾斜,從而加強正向激勵。
其次,“市場力量”保障制度可持續。一方面,依托市場機制推動制度實施。在中小企業選擇和企業科技特派員選擇上遵循自愿原則,不搞攤派。同時在數改服務供需匹配時堅持雙向選擇原則,不搞拉郎配。企業科技特派員提供的服務按市場機制定價,實行有償服務,確保雙方都能獲益,實現共贏。
另一方面,依托市場規則規范服務活動。在服務匹配成功后簽訂派駐合同,就服務內容、服務計劃、任務目標、保障條件、考核方式等內容進行約定,對雙方形成有效制約與保護。
最后,“系統管理”保障制度可推廣。一方面,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確保制度有效實施。杭州市科技局牽頭相關部門和區(縣市)政府對制度實施的每一個關鍵環節進行跟蹤了解,從方案的評審到方案實施、成果驗收到實施效果的再跟蹤等,緊緊把住每一個關鍵節點,真正做到全周期閉環管理,保證制度落實不走樣。
另一方面,推動成果“從一個走向一批”放大制度效應。在服務項目完成后,鼓勵雙方繼續協同攻關,打造一批低成本、可快速部署、能復制推廣的解決方案,力爭打造標準化數字服務產品供同類企業使用,幫助更多中小企業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
(作者單位:杭州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