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總量達5000億元,躋身“數字經濟新一線城市”;斬獲2022全球智慧城市大會唯一“城市大獎”,連續3年蟬聯“中國領軍智慧城市”榮譽稱號;獲評全國首批數據標注基地……
數字時代,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力量。在快速增長下,長沙如何發揮數據要素作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設立“首席數據官”
數據生產力承擔的不只是數據要素在生產、消費環節中的流動,更關乎經濟社會全局的有序發展。長沙積極探索大數據變革,由此催生出政府數據管理新部門、數據新政策等一系列治理新舉措。
2019年,長沙在湖南全省率先改革創新,組建成立數據局。近年來,長沙不斷鞏固改革成果,成立高規格、強有力的工作領導小組,基本形成了長沙市數據局、長沙市大數據中心、長沙數字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大數據交易所“一局、一中心、一公司、一交易所”的數據工作體系。
2023年9月,長沙率先設立“首席數據官”,組建近300人的數據官隊伍,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市區聯動、部門協同的全市“一盤棋”數據工作格局,并出臺了《長沙市數據官制度建設實施意見》。
今年4月28日,長沙首期“數據官”培訓班開班,來自各市直部門、區縣(市)、園區及部分企業的200余名“數據官”隊伍齊聚學習,為落實“數字長沙”建設輸送人才和智慧。
依托常態化數據工作機制,長沙數據治理正朝著規制化、系統化方向發展,數據政務與城市數字化成效顯著。
2021年12月,長沙發布上線“長沙城市超級大腦1.0”,目前“城市超級大腦”共向長沙發布智能中樞能力清單187項,194億條政務和公共數據實現跨層級、跨部門共享應用,累計調用上億次。正是如此,城市諸多信息可以第一時間傳達“中樞大腦”,數據政務、數字基建夯實新質生產力“底座”,“一腦賦能、數惠全城”的智慧城市基本實現。
比如,長沙縣的“數字城管”日均可以發現各類城市管理問題1800余件,解決率達97.89%。結合物聯網技術,“數字城管”發揮“聽診器”功能,真正彰顯出智慧城市內涵。
數據共享,不止在區域內,還有跨域。
實現跨域“數據共享”
長沙積極探索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互聯互通和協同共享,克服數據生產力在數據跨域管控中的流轉風險,實現跨域“數據共享”。
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中,長沙率先建成全國第五家、中部唯一持牌的湖南大數據交易所,這是全國領先的大規模數據平臺群和全國特色數據交易中心,形成一批走在前列的數據交易案例,入駐數商433家,上架數據產品3859個,累計交易額突破11.1億元。
在湖南省內,長沙與萍鄉共同簽署《共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合作備忘錄》,圍繞“機制共建、信息共享、獎懲共容、市場共育、品牌共鑄”開展信用合作,并打造湘贛邊信用示范城市區域合作新高地。
在湖南省外,今年6月,湖南、海南兩省在長沙簽署常態化跨省遠程異地評標合作框架協議,依托數字化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地域限制、行政壁壘、資源分散、交易隱患等問題,推動跨區域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發展。
7月,長沙與武漢、廣州等城市簽署了“跨域通辦”合作協議,將充分利用互聯網+、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推進建立以“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為主、線下幫辦為輔的一體化服務機制,基本實現高頻不動產登記事項的“跨域通辦”。
推動加“數”向“實”
在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逐漸融合背景下,長沙正加“數”向“實”,驅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雙輪并進”,構筑產業新動能和競爭新優勢。
在數字產業化方面,長沙作為較早一批推動建設人工智能與數據服務的城市,相關企業數量超過2500家,規模以上企業超過240家;數字產業核心技術領跑全國,數字產品占據市場主導,被授予國家級數據標注基地,成為全國入選的7個城市之一。
在數字產業園區建設及布局上,長沙早前形成了“一谷、兩中心、多點支撐”的分布格局,以長沙高新區為核心打造世界計算·長沙智谷、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人工智能創新中心、開福區、岳麓區、天心經開區在先進計算產業領域重點布局、多點支撐。
不止于此,長沙各地加快向“數”奔競。“長沙第五谷”加“數”崛起、坐落長沙經開區的湖南區塊鏈產業園等園區搶抓數據生產力發展先機,吸引全球數字企業入駐、發揮集聚效應,長沙數據產業布局正在動態變化和調整優化期。
2023年,在長沙天心開發區,中國電信中南智能算力中心在天心數谷投產,該項目在湖南網絡層級“最高”、出口帶寬“最大”、云計算能力“最強”,45萬臺服務器的云資源能力“蓄勢待發”。
在產業數字化方面,越來越多的無人工廠、未來工廠、智慧工廠在長沙拔地而起。長沙已聚集了13家省級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48家省級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打造“1+N”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體系,解決企業“不敢轉、不會轉、資源少”共性問題。
2023年,長沙推動“智賦萬企”行動走深走實。長沙經開區帶動智能工位、智能車間等技改投資70.4億元,同比增長24.1%。2024年,長沙發布“智改數轉網聯”重點項目42個,總投資約30億元。
建設“高價值場景”
場景是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融合創新、落地生根的成長沃土。
在推動場景創新建設的過程中,長沙利用數據生產力,積極發揮大數據的乘數效應與“高價值場景”的示范性作用。
2019年以來,長沙賦能大數據產業發展,以場景牽引數字經濟發展,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先后發布數字化轉型場景清單5批次544個應用場景,總投資額近205.43億元。
2023年,長沙發布《長沙市政務數據授權運營試點管理暫行辦法》后,長沙數據運營工作正式步入快車道,采取“一場景一評估一授權”的模式,首批收到53個場景解決方案,初步選定在醫療健康、靜態交通、智慧選址、數字金融等領域的15個方案開展運營。
另外,長沙在金融服務、智能建造等領域,打造了領先全國的典型應用場景。
在金融服務上,長沙建成金融數據開放“一庫一平臺”,簽約金融機構21家,成功批復融資授信515.79億元,發放貸款178.88億元。在智能建造上,BIM技術、智慧工地、建筑機器人等智能建造技術廣泛應用,一大批項目的應用探索逐步深入,部分項目如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三一云谷項目的經驗做法正總結推廣,加快培育智能建造人才和市場。
更重要的是,借助“場景創新”,長沙的招商模式也再度升級,從傳統的“政策招商”“資源招商”,加速向“場景招商”轉變。2024年長沙開啟“場景招商”,向全國發布了178項應用場景供需清單,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300余名產業界代表參加。
下一步,長沙將進一步在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發揮大數據乘數效應、發展數據生產力、推進數實融合等數字經濟領域中持續發力,走出一條共“數”未來、因“新”而強的增長路徑。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