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鎮海承包土地東一塊西一塊的,現在都是成片的,方便進行機械化操作,水稻種植每畝收益從2000元增加到3000元,過去想都不敢想”。
“以前塘棲鎮這里都是魚塘、甲魚塘、雞鴨養殖場,污水橫流,眼前的這片‘千畝良田’是鎮里去年才‘變出來’的”。
“想都不敢想”“變出來的千畝良田”,正是得益于浙江省的“百千萬”工程。什么是“百千萬”?浙江省又是如何推行這項工程的?
什么是“百千萬”
“百千萬”即“百畝方、千畝方、萬畝方”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項目。為什么浙江要開展這個項目?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均耕地僅0.34畝,只有全國人均耕地的24%,耕地資源非常稀缺。
另外,浙江耕地碎片化嚴重。全省現狀耕地圖斑數量160.2萬個,平均每個耕地圖斑面積只有12.4畝。其中,單個宗地面積小于50畝的耕地圖斑有153萬個,占耕地圖斑總數的95.6%。
尤其是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中的耕地、即可恢復屬性地類、工程恢復屬性地類的空間分布交錯。而且一些丘陵山區的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也只有50畝,有一定規模、集中連片的優質耕地少,不適應農業現代化、規模化、機械化生產,影響耕地利用、產能的提高。
面對耕地“非糧化”面積較大,造成耕地碎片化的情況,從2021年開始,通過開展集中連片整治,提高耕地質量和產能成了浙江的最優選項。
2021年,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在桐鄉市召開全省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工作現場會,決定全面推進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破解耕地碎片化問題,推動小田變大田。
其中,浙江明確“十四五”時期圍繞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建設的總體要求,大力推進“百畝方、千畝方、萬畝方”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工作,形成布局集中連片、農田設施完善、生態良好、適合規模種植和現代農業生產的優質永久基本農田250萬畝以上,其中千畝方、萬畝方項目區不少于1000個。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方案”要求。浙江省立即響應,出臺了《關于2023年高水平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快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推動耕地、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層層套合。
浙江具體是如何做的?
“造一塊好地”
耕地保護事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社會穩定。2021年,為保證千畝方、萬畝方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工程順利實施,浙江省細化了實施程序和整治標準,規定千畝方、萬畝方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項目參照土地整治項目管理,由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立項,報省、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審核同意后實施。
2023年,浙江出臺耕地保護20條新政,通過“長牙齒”的硬措施壓緊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其中,省市縣鄉也逐級簽訂“軍令狀”,全面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
此外,浙江全面落實“田長制+耕地智保”,94%的新增違法占用耕地問題被提前篩查、現場制止或整改;開展違法占用耕地“零新增”攻堅行動,基本實現“動態清零”,初步構建違法行為“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的新機制。
圍繞持續提升耕地保護水平,浙江自然資源系統重點開展打造最嚴格的耕地保護體制機制創新省、開展“多田套合”耕地布局優化整治三年行動、常態化抓好違法占用耕地“零新增”三方面工作。
今年,為打造最嚴格的耕地保護體制機制創新省,浙江全面落實耕地保護20條硬舉措,舉辦市縣政府分管領導專題培訓班,壓緊壓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探索實施黨政主要領導干部離任移交制度;根據國家耕地占補平衡改革部署,研究制定浙江省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管理配套文件,系統重塑耕地占補平衡政策體系。
在開展“多田套合”耕地布局優化整治三年行動方面,浙江將耕地為基底,打通“占補—恢復—整治—套合—入庫—利用”全鏈條,嚴格實施耕地功能恢復、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建設、“多田套合”、林耕置換等重大工程。
同時,浙江還將常態化抓好違法占用耕地“零新增”,包括動態更新“零新增”任務清單,力爭一批縣(市、區)實現“零發生”;通過提升“田長制+耕地智保+天巡地查”實戰實效,夯實“人防+技防”耕地保護機制,實現末端治理向前端預防轉變等。
自開展“百千萬”工程以來,浙江累計建設“萬畝方”53個、“千畝方”753個,形成集中連片優質耕地約160萬畝,有效改善了耕地碎片化、拋荒等情況,在助推農業現代化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以“造一塊好地”的標準,全力推進耕地墾造,2023年入庫耕地13.47萬畝,創近年新高;完成“百千萬”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建設77.5萬畝,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建設31.97萬畝。
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如今“百千萬”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工作已經寫入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浙江各地就如何開展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工作進行部署。
2021年以來,杭州聚焦耕地“數量增加、質量提升、集中連片、規模經營”4個維度目標,探索實施“百千萬”畝方永久基本農田整治工程,經“壓茬”推動,全市形成集中連片優質耕地18.27萬畝。
通過實施“百千萬”畝方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讓原來零散的耕地實現集中連片,構建起“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的現代農業生產區。“百千萬”工程的實施,還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文旅項目落地生根,進一步打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換通道,助力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
在桐廬,依托“百千萬”工程,桐君街道利用千畝油菜花海舉辦“桐廬山水藝術季”,植入鄉村音樂會、春日留影等活動元素,吸引游客8萬余人;百江鎮結合“百畝方”實施打造了“稻香櫻語”省級田園綜合體,通過景區游、農耕體驗游、水果采摘游等深度體驗式鄉村游,為當地帶來鄉村發展“新錢景”,讓種糧大戶和村民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從亞運村核心區到大下姜共富帶,從蕭山橫一村到桐廬梅蓉村……一個個“百千萬”畝方高品質“大田”正營造出一幅幅“山水江南詩畫錢塘”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作為全域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全國唯一試點城市,2021年,寧波建立健全耕地保護田長制,構建了上下貫通、條抓塊統、田長辦推動的耕地保護責任體系,形成“市縣鄉村四級田長+村級巡查員”的“4+1”工作體系;推出的數字化應用場景,按照“整體智治、多跨協同、綜合集成”的方法路徑、利用“空間碼”數字關聯技術開發建設而成,助推全市8816個巡田網格全部實現“人田對應”,全面落實“田責掛鉤”。
目前,寧波已落實各級田長3070人、村級巡查員4077人,確保耕保工作專人負責、問題發現專人認定、整改處置專人落實;布設了高位鐵塔視頻探頭1427個,AI智能技術可以識別20種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行為,實現24小時不間斷監控。
截至目前,寧波在全市范圍實施“百千萬”整治項目101個,其中萬畝方8個、千畝方78個、百畝方15個,累計完成整治集中連片耕地面積25萬畝。
“小田”變“大田”“糧田”變“良田”,把“滿天星”連成“百千萬”,浙江正在加速推動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