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融資模式、加大工作力度
《決策》:在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行動中,金融居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國家開發銀行安徽省分行將如何助力?
朱雪松:國家開發銀行(以下簡稱國開行)是服務國家戰略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是城市建設領域的中長期投融資主力銀行。長期以來,國開行在支持安徽省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上做了大量探索,也積累了一定經驗。特別是進入“十四五”以來,國開行創新融資模式、加大工作力度,向安徽省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領域發放貸款1980億元。
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發力:一是以特定區域為支持單元,整體性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如在城市更新方面,以城中村、老舊小區為更新單元,圍繞產業業態,通過改造提升、修繕保護、配套新建等多種方式實施城市更新。在園區產城融合方面,國開行融資合作覆蓋全省21個國家級開發區,并向省級開發區、省際毗鄰區等各類園區拓展??h城補短板方面,以縣城為支持范圍,統籌產業培育、公共服務、市政設施等內容,全面提升以縣城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水平。
二是以特定領域為支持對象,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功能品質。生態城市方面,“十四五”期間,國開行在全國大力推動“千縣萬億”專項金融服務,支持縣(區)建設標準化先進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已累計向34個縣區的垃圾污水處理項目授信366億元,投放貸款131億元。安全韌性智慧城市方面,與省住建廳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十四五”期間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安全城市、韌性城市建設,實現滁州、黃山等城市生命線項目落地。宜居城市方面,通過實施棚戶區改造、租賃住房、配售型住房,有力改善和保障居民基本居住條件。創新城市方面,制定《開發性金融支持安徽省科技創新“一攬子”工作方案》,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重點實驗室、孵化區等科技創新基地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抓手,打造城市創新生態,增強城市發展內生動力。
《決策》:在助力安徽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行動中,國家開發銀行安徽省分行創新了哪些金融模式?
朱雪松:在支持安徽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行動中,國開行在機制、模式、產品等方面持續探索創新,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特色做法。
一是創新合作機制,批量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合作。安徽分行與省住建廳、省發改委創新“整市(縣)推進”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機制,按照“先行試點、逐步擴面、復制推廣”的思路,先后與淮南等4個地市、旌德等7個縣區簽署“整市(縣)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協議并提供金融支持747億元,實現項目批量對接、批量落地,極大提升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效率。
二是探索EOD模式,破解生態環境治理資金投入瓶頸。安徽分行會同省生態環保廳,積極探索推進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模式,有效解決生態環境治理缺乏資金來源渠道、總體投入不足、環境效益難以轉化為經濟收益等瓶頸問題,助力生態環境和經濟高質量協同推進。
三是豐富金融工具,設立科技信息基礎設施專項產品。針對大科學裝置、重點實驗室等科技信息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回收期長、起始階段投入大的重資產特點,國開行設立科技信息基礎設施專項產品,提供30年超長期資金解決投入產出時間錯配,促使上下游研發設計運營類企業“輕裝上陣”。
打造城市生命線的“安徽樣板”
《決策》:您認為城市生命線在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王峰: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是與城市發展同步的里子工程,是一項龐大且復雜的系統工程,更是一個強調實戰、實用、實效的基礎工程,具有多元化、個性化、長期性的特點。
因此,需要以系統化思維為指導,按照因地制宜、頂層規劃、急用先行的建設原則,強調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的“三分建設、七分運營”,以長效監測預警運營服務為核心,實現對燃氣、供水、排水、道路、橋梁等城市基礎設施的全面監管和控制,確保城市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行和安全性,保障城市的正常運轉和居民生活,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決策》:圍繞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工作要求,讓城市變得更“聰明”,把城市“生命線”發展成為“安全帶”,城市生命線產業發展集團(安徽)有限公司接下來有哪些新的部署和行動?
王峰:我們將通過“業務運營+產業生態運營”雙輪驅動,走好“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路子,打造城市生命線的“安徽樣板”,引領建設城市生命線安全服務體系和產業體系,助力安徽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行動。
一方面,將加快城市生命線安全工業互聯網建設力度,通過快捷、高效、低成本部署城市生命線安全監測運營平臺,實現安全場景應用擴展,推動各類安全場景孵化創新,為各地提供具備無窮接入、全域部署、動態重構和安全可信的城市生命線安全業務運營服務;通過建立多源數據融合使用機制,推動安全監測數據的共享使用,實現對耦合災難風險的預警預測能力提升,為實現宜居、韌性、智慧的城市建設和管理目標服務。
另一方面,加大城市生命線安全產業互聯網投入,加快企業協作云、產業賦能云、生態服務云為核心的城市生命線安全產業互聯網運營平臺的設計開發,建立以城市生命線安全場景的“云上”協同為目標、以安全裝備和關鍵技術生態的“云上”賦能為支撐、以投融資服務和安全服務生態的“云上”助力為手段的長效運營機制,堅持“生態即渠道”理念,創新與各地生態合作伙伴的市場合作模式,形成開放包容、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城市生命線工程生態體系,推動產業集群發展,促進產業生態演進,高效賦能城市安全風險治理。
當好“城市運營伙伴”
《決策》:萬科作為知名的城市運營商,在城市建設中探索和迭代了哪些發展模型?
任鵬飛:多年來,萬科不斷通過項目實踐,與城市共同發展,探索和迭代城市理想單元發展模型。
在1.0階段,代表項目是上海城市花園片區。通過引入新城市主義的規劃理念,引入商業、教育、養老、辦公等配套,打造社區的活力,帶動片區人口密度提升和活力激發。然而,1.0的萬科雖然已有了配套先行的前置思考,但整體規劃一致性和統籌性欠缺,只是結合土地地塊屬性的順時開發,并未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
在2.0階段,代表項目是合肥萬科森林公園。通過前瞻性的規劃、超前的配套投入和創新的運營模式,成功實現了從住區開發到片區開發的轉型,讓片區的居民擁有了屬于自己的“15分鐘生活圈”,極大提升了片區的整體功能和活力,集聚了一批高質量項目和高層次人才,成為合肥發展的“資源池”、“人才池”。
在3.0階段,代表項目是深圳云城。這是萬科在產城融合領域的標桿項目,不僅帶動了產業集聚和升級,也帶動了整個片區的配套升級和居住環境改善,帶動片區人口的導入和活力的激發。這為后續如合肥等新一線城市在片區更新和產城融合的推進,提供了有效參考和寶貴經驗,為萬科在合肥科大硅谷的持續建設、運營提供了藍圖范本。
到了4.0階段,代表項目是上海理想之地。在上海理想之地落地前,萬科一直在思考一道題:“20年后的城市會是什么樣子?”圍繞回答好這道題,萬科整合了世界各地資源和案例并研討,總結出三項基本原則:活力、韌性和智慧。
活力就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通過打造功能多元混合的立體城市、豐富多樣的交流創意空間,激發人的活力、產業與經濟的活力。
韌性主要是連接人與自然的關系,在這方面積極探索近零碳社區,通過低碳技術致力于生物多樣性的綠色生活。
智慧的關鍵在于連接人與科技的關系,萬科打造了高度集成智慧城市基礎設施,通過數字技術賦能,讓居民實現無感的自由。
總的來說,城市理想單元的四個版本很多方面都是一脈相承的,是一個逐步完善創新的過程。
《決策》:萬科作為深耕安徽多年的“城市運營伙伴”,您認為提升在城市運營能力上,有哪些重點需要把握?圍繞安徽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行動,萬科接下來有哪些新動作?
任鵬飛:萬科成立40年,入皖16載,堅持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定位,聚焦于合肥、蕪湖兩大城市,布局了7項業務場景,打造了多個項目,帶動就業約30000人,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城市運營伙伴。
具體到提升城市運營能力上,我認為需要把握三個重點。
一是城市的功能輸入邊界。主要包括城市規劃的前置性、穿透性和統籌性。在著手一個片區的規劃時,首先要將這個項目的頂層設計講清楚,不能基于這塊片區去談這塊片區,而是需要先上升到城市的層面上,去厘清這塊片區在這座城市里充當的角色。
二是客戶的需求。城市運營要跟上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物質需求,這就要求運營商加強與居民之間的交流聯系,及時更新自身的運營工作內容。
三是企業的經濟效益。對于運營商來說,從一個項目開發到一個片區開發,首先需要考慮經營解決方案,也就是要考慮資金問題。對于企業來說,不可能空談理想,所有工作內容都有一個成本邊界,追求經濟效益是無可厚非的。
總之,提升城市運營能力要結合城市定位、客戶需求和經營邊界,將這些要素放在一起綜合判斷,才是一個成熟的企業應該做的。
萬科的持續發展離不開國家和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未來,萬科也依然將秉承“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的定位,做好自身業務,遵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指導,努力成為更多城市的“城市運營伙伴”,主推未來城市理想單元等業務模型在安徽落地,助力城市功能品質活力的持續提升,共同建設美好安徽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