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肉牛,如果賣給屠宰場,只能賣兩萬多塊錢,但如果進行深加工“吃干榨凈”,價錢立馬就能翻幾番,堪比一輛小汽車的售價。
這是發生在亳州市利辛縣的生動一幕。利辛縣發揮區位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畜牧業,積極推進“秸稈變肉”工程,以肉牛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促進全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利辛縣肉牛存欄5.3萬頭,肉牛規模養殖場151家,畜牧年總產值176億元,肉牛飼養量位居安徽省前列、亳州市第一,先后獲評“全國秸稈養牛示范十佳縣”“安徽省畜牧業生產十強縣”“安徽省畜牧富民十強縣”。
利辛是如何以“四個蹄子”追趕“四個輪子”的?
“秸稈變肉”促肉牛產業年產值超百億元
“做好‘牛文章’,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肉牛產業發展新路,奮力打造長三角乃至全國重要的肉牛生產基地。”亳州市委書記杜延安表示。
利辛縣地處黃淮海平原南端,是一個有著悠久養殖傳統的農業大縣,也是中國黃牛“金三角”之一。利辛縣通過大力發展生態循環養殖,突出“量的提升、質的提高、鏈的延伸、效的顯現”,扶持深加工和配套企業,培育出一批能持續穩定增收的特色產業,推進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3年以來,利辛縣積極響應安徽省委“種養一塊抓、糧肉一塊抓、頭尾一塊抓”要求,推進“秸稈變肉”工程,規劃“種好糧、養好牛、做好菜”的農業產業發展戰略,理清“牛思路”,制定“牛規劃”,出臺《肉牛全產業鏈發展實施規劃》等系列政策。
組建“牛專班”,設立由縣黨政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現代肉牛全產業鏈發展領導小組,成立發展工作專班統籌推進。
出臺“牛十條”,設立2億元肉牛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新建牛場,對達到標準的規模化養殖場,每平方米進行獎補,對新繁犢牛給予補貼。
通過整合縣域資源、完善政策體系、健全機制體制、金融機構創新支持等措施,利辛縣形成現代肉牛產全業鏈發展齊抓共管的氛圍。目前,利辛縣龍頭企業集聚效應明顯,多個萬頭級肉牛養殖項目陸續開工建設,2023年實現肉牛出欄量10萬頭、存欄10萬頭,現代肉牛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00億元,飼料化利用秸稈50萬噸。到2027年,利辛力爭實現肉牛飼養量30萬頭,現代肉牛全產業鏈產值300億元,飼料化利用秸稈150萬噸,打造成為全省重要的肉牛種源供應基地、標準化養殖基地和精深加工基地,建設承載糧食及秸稈等副產物轉化增值的現代肉牛產業。
“政策+數字”實現肉牛產業循環經濟發展
利辛縣以“完善政策體系、數字賦能管理、保障發展需求、產業聯動發展”四個方面為抓手,助力企業發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實現肉牛產業“良種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全產業鏈布局。
一是完善政策體系。利辛縣制定出臺《利辛縣肉牛全產業鏈發展實施方案》《利辛縣支持肉牛全產業鏈發展十條政策》等文件,統籌協調各方力量,瞄準肉牛產業目標開展招商引資,與多家龍頭企業洽談合作,推動肉牛產業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根據相關政策,利辛縣支持牛肉精深加工、創品牌,引導肉牛加工企業利用現代加工技術和裝備開發低溫牛肉食品、保健牛肉制品、醫藥用品等精深加工以及方便類、速凍類、休閑類牛肉制品,建設肉牛產品“中央廚房”,發展現代營銷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支持養殖場(戶)全面落實“先打后補”政策,實施強制免疫“先打后補”的規模養殖場(戶),由其先行自主采購,再按照有關規定予以直補;支持秸稈飼料化生產和有機肥加工企業(畜禽糞污處理中心)建設,對新建年有機肥生產能力5萬噸以上的加工企業(糞污處理中心)竣工驗收后,一次性獎補50萬元;支持肉牛養殖用地保障,通過采取靈活供地、點狀供地等方式,對肉牛產業用地優先保障;支持種質資源保護和提升,對新建的肉牛核心育種場和種公牛站給予獎勵資金,并對從國外引進的優質牛只給予補貼。
二是數字賦能管理。利辛縣設立肉牛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出臺保險補貼、“政銀擔”聯動等創新金融政策,引導養殖場戶擴大保險覆蓋面,支持銀行開展“活體貸”業務,讓活體牛實現數字化、金融化、資產化,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同時,率先建設“徽牛云”大數據平臺,推出徽牛云智慧管理體系,實現數字信息化賦能肉牛產業智能化、精細化管理。
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高亞成表示,搭建了“徽牛云”平臺后,通過數字化系統應用,不僅能夠提供精準、及時、高效的經營數據和預警分析報告,還能為生產經營提供適時決策依據,提高經營效率,預計每出欄1頭牛可節約生產成本100元,全年整體可節約300萬元生產成本。
三是保障企業需求。利辛縣制定《利辛縣領導包保聯系大型肉牛企業清單》,優化營商環境,解決企業用水用電等問題,實現全程服務;制定《利辛縣肉牛全產業鏈發展規劃》,通過實施“三區三線”劃定,預留設施農用地12374畝,確保肉牛產業發展用地保障;邀請專家實地調研指導,為肉牛產業發展提供決策咨詢;成立利辛縣肉牛產業商學院,為肉牛養殖企業提供學習培訓、經驗交流平臺,帶動全縣養殖戶共同發展。
利辛縣肉牛全產業鏈發展辦公室主任張曄說,為保障肉牛養殖用地,縣肉牛全產業鏈發展辦公室牽頭,縣自然資源規劃部門、生態環境部門和畜牧中心等相關單位配合,對每一塊設施農用地是否符合用地條件、是否符合環保要求、是否符合防疫要求,均進行審核把關。
四是產業聯動發展。在現代肉牛全產業鏈發展中,利辛縣還提出構建“種養循環體系”,大力推廣農牧循環和種養結合模式,促進糞污資源就近還田和資源化利用,積極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肉牛產業。目前,利辛縣已建成11個糞污處理中心,養殖場治污設施配套率達10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實現糞污資源就地轉化利用,打通農牧良性循環通道。
具體來說,利辛縣按照“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農業”的原則,科學規劃布局糞污處理中心,加快建設肥料加工企業(糞污處理中心),滿足畜禽糞污處理的需求,帶動發展有機種植,助推高端蔬果產出。通過構建種養循環體系,實現養殖業與種植業的有機銜接,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發展綠色環保的肉牛產業,實現農牧業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性。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肉牛種源供應基地
“利辛縣將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堅持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全鏈條化發展,推動肉牛產業做大規模、做優品質、做響品牌。”利辛縣委書記張吉明表示。
利辛縣從育種、養殖到加工、銷售等環節,進行全方位謀劃布局,對現代肉牛產業鏈進行全面提升、補充和完善,實現從育種到餐桌的產業鏈閉環和價值鏈延伸。
目前,利辛縣肉牛產業已形成龍頭企業集聚效應,意向投資5000頭以上大型規模肉牛養殖企業14家,設計養殖存出欄規模16萬頭,預計年底投產運營。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率先在望疃鎮實施牛肉養殖、屠宰及肉牛深加工項目,投產后年產值達100億元以上。
下一步,利辛縣肉牛產業將在盤活資源、補鏈強鏈、創新發展、提升影響力等方面繼續發力。
首先,盤活資源效益。積極整合收購盤活利辛經開區低效企業,通過改造升級,加快冷鏈物流、監管倉、研發中心、客戶體驗中心及相關配套建設,以“一頭牛”為新賽道,推動現代肉牛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其次,補鏈延鏈強鏈。提升肉牛產業的良種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水平,逐步形成以“繁育、養殖、屠宰、加工”和“有機肥、飼料生產”為一體的全鏈條、全利用、全產業鏈發展體系。同時,堅持發展深加工,推動產品由活體銷售向肉制品和預制菜轉變,提升產業附加值。
第三,創新發展模式。強化企業帶動農戶,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組織經營”“合同化經營”等模式,帶動農民增收。到2025年,將打造首批6個黃牛養殖小鎮,每鎮平均養殖數量在2萬頭到3萬頭,輻射帶動全縣發展。同時,全方位培育發展家庭牧場、養殖企業、養殖小區,形成小規模養殖與規模化養殖協調發展格局。
最后,提升品牌影響力。加快開展皖北牛原產地品牌保護和高端品牌培育工作,重點培育一批有機、綠色的本地特色肉牛品牌。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和養殖場積極創建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推進綠色和有機產品認證。多形式加強品牌宣傳推廣,提升優勢牛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以品牌帶動全產業鏈提質增效。
利辛縣將積極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謀劃建設母牛繁育場,抓緊實施皖北牛品種保護和新品系選育,使皖北牛成為中原農區具有顯著地方特色的優秀肉牛品種,使肉牛產業成為中原農區的特色產業。
(作者系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