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5家。
12月29日,隨著2023年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2023年A股資本市場上市公司數量最終定格在了5335家。
《決策》雜志根據Wind數據梳理發現,2023年共有313家企業登陸A股資本市場,相比2022年減少26.87%。
在全面注冊制元年,新增上市公司都分布在全國哪些區域?2023年A股上市公司的區域版圖,又出現了哪些新變化?
江蘇成為IPO“福地”
2023年,國內各省市IPO新增數量差距仍較懸殊。
排在第一位的是江蘇,以57家高居榜首,成為IPO“福地”。梳理發現,江蘇在科創板、北交所上市公司新增均居全國第一。
廣東、浙江分別以51家、49家位列第二、第三。這三個經濟大省,牢牢占據“第一軍團”位置。
上海位居第四,IP0新增數量達到26家;北京位居第五,達到20家;山東以18家排在第六;安徽以13家排在第七;江西以11家排在第八。這也是2023年8個省份IPO新增數量達到兩位數的省份。重慶排在第九,達到9家;湖北以8家排在第十。
從IPO新增區域分布來看,長三角成為最大贏家,滬蘇浙皖四省分別新增26家、58家、47家、13家,合計144家,占到了全國的46%。2023年長三角41座城市,共有27城新增了A股上市公司。
從行業來看,計算機、專用設備、化學制品、通用設備、電氣機械、軟件服務、汽車制造、儀器儀表、醫藥制造等行業,首發上市的企業數量排名靠前,前三位分別是計算機行業54家、專用設備35家、化學制品28家。
從上市板塊來看,2023年有近60%的企業選擇在創業板或北交所首發上市。其中,創業板有110家,占比達到35%;北交所有77家,占比達到25%。而在科創板、滬市主板、深市主板首發上市的公司數量,分別為67家、36家、23家,占比分別達到21%、12%、7%。
強者恒強
隨著IPO新增數量的出爐,A股資本市場2023的區域版圖也已浮出水面。
從總量上看,強者恒強,頭部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廣東高居第一,以872家上市公司“遙遙領先”其他省份;浙江在臨近2023年年末之際,成功突破“700”關口,達到701家,獨占“7”字頭一檔,排在第二;江蘇位居第三,達到689家,距離“700”關口僅有一步之遙。
值得注意的是,江蘇在科創板、北交所上市公司總數均居全國第一。截至2023年年底,已成功登陸科創板上市的566家企業中,有110家來自江蘇,占比19.4%。在北交所上市的238家企業中,有42家來自江蘇,占比17.6%。
這三個經濟大省在A股區域版圖上,形成了“8、7、6”的梯度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是廣東之后第二個擁有超過700家A股上市公司的省份,更是僅用2年時間,就實現了總量從600家到700家的躍升。
深入分析發現,浙江這兩年新增的100余家企業,登陸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的占比超過7成。而且,這些企業中民營上市公司達到93家,占比約89%。
北京以475家排在第四位;上海排在第五位,總量達到440家;山東排在第六位,總量達到307家,這些省市穩居“第二梯隊”。
排在第七的是安徽,憑借2023年新增13家上市公司,總量達到175家,趕超了四川、福建,較2022年上升了2個位次。
四川、福建分別以173家、171家排在第八、第九位。湖北較2022年排名提升1個位次,以146家上市公司與湖南并列排名全國第十。
從中也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數量增長呈現一定的馬太效應,總量靠前的省份,增勢也更加強勢。
總體來看,2023年,全國共有12個省份上市公司數量突破100家,分別是廣東、浙江、江蘇、北京、上海、山東、安徽、四川、福建、湖南、湖北、河南,與2022年保持不變。
這與這些省份的產業發展、政策支撐、思想理念等因素密不可分,它們將資本市場建設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出臺了大量針對性扶持政策,同時積極搶抓資本市場改革的發展紅利,乘“市”而上,不斷充實完善上市企業后備資源庫,奮力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動上市公司發展取得了新突破。
若要在A股資本市場2023的全國版圖上,選出一個“最努力”的選手,會是哪個省市?
安徽將是一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