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

牢記囑托皖美答卷|安徽阜南:蓄洪區里產業興 “創”出振興新思路

  作者:趙家慧  來源:央廣網時間:2023-08-16

“走水路,念水經,反彈琵琶念水經。”這是安徽省阜陽市蒙洼蓄洪區百姓中間流傳的一句順口溜。

蒙洼蓄洪區位于安徽省阜陽市的阜南、潁上兩縣境內,總面積約180.4平方公里。因地勢低洼,雨季時常積水,當地百姓“談水色變”。如何利用水患和低洼的地勢,發展水“沖不走”的特色產業,實現致富,是這些年來阜南縣一直在思索的課題。

蓄洪區里長出“金豆豆”

立秋之后,阜南縣王家壩鎮仁超芡實基地迎來了豐收。520畝被芡實葉覆蓋的水塘里,工人們戴著厚厚的手套,拿著鐮刀正在收割芡實果。基地負責人任超難掩笑意:“從8月12日開始收第一茬,一直到9月底,總共可以收12茬。一天就能收個幾百斤的鮮芡實。”

芡實開始進入豐收季(央廣網記者 趙家慧 攝)

在基地旁的棚子里,幾位工人正在處理剛剛采摘好的芡實果,任超告訴記者,基地目前帶動務工50多人,人均年收入1.5萬元。

芡實被稱為“水中人參”,這種生長在南方水鄉的水生果實不僅美味,還具有藥用價值,受到市場青睞。“我們的芡實主要銷往河南,江蘇還有省內的六安。”

一個北方村子是如何種起了南方才有的芡實?王家壩鎮李郢社區位于蒙洼蓄洪區,2018年前,這片洼地還處于拋荒狀態,任超看中了它的地勢適合引水培育水生作物。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任超開始“試水”。“蓄洪區地勢低洼,一下雨就容易積水,別的糧食作物種不了,但種芡實很合適。”為了學習種植技術,任超還特地去了滁州天長市“取經”。“我們的田采取芡實、小麥輪做,每年午收開始時,我們就開始進行芡實的提前育苗。等到午收結束,村里利用提水站和灌溉渠道引淮河水進田,育好的苗就可以直接種下了。”

工人們正在對芡實米進行挑選(央廣網記者 趙家慧 攝)

任超告訴記者,2022年秋季芡實收獲后,基地緊跟著種植了近500畝小麥,“一年下來,芡實和小麥加在一起的畝產產值大概在6000元。”經過近幾年發展,基地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種植的芡實品種不斷更新優化,初加工設備也已完善,建設庫容100立方米小型冷庫一座,能夠滿足生產加工需要。“如果客戶有需要,我們也可以做干燥處理,再加工成粉。”任超說,基地已于2022年注冊了“王家壩振興”商標,年產值300多萬元。

一根柳條“漂洋過海”

位于阜南縣郜臺鄉的安徽德潤工藝品有限公司內,十余名村民圍坐在廠里的空地上編織籃子。一根根杞柳條在工人的十指間穿梭,一挑一壓,一勒一編,一個個美觀實用的柳籃躍然成形。

從在外地給人打工,到回到家鄉自己辦廠,再到如今產品“飄洋過海”掙錢起了外匯,公司負責人張朝玲這一路走了快20年。1990年,張朝玲開始接觸柳編,2006年正式創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如今產品種類已經達到30多種,德國、荷蘭、俄羅斯……等國家人民使用的寵物窩、水果籃、臟衣籃等,很有可能就是來自這個小小的鄉村企業,是一群年過六十的老人們引以為傲的傳統手藝。

公司里有三分之二的工人是年過六旬的老人(央廣網記者 趙家慧 攝)

這里三分之二的工人都是年過六旬的老人。今年58歲的戴名恩在廠里已經干了很多年,他告訴記者,工廠計件算工資,他一天最多干9個多小時,可以給100多套提籃按上把手,一套可以掙1.5元。“以前是在家里自己編好,廠里來收,現在直接來廠里編,不用考慮原料問題,掙手工費更加輕松。每一個工序都算錢,除了按把手,我還會搭架子,多勞多得。”

郜臺鄉黨委委員吳宇向記者介紹,以前當地村民都是用杞柳編織筐籃自家用或者賣,后來外出人員發現了商機,回來做工藝品出口,帶著大家一起增收致富。張朝玲采取“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除了讓工人來廠里做工外,她還發展了近10位組長,用來聯系做編織的散戶,涉及范圍除阜南外,甚至還包括河南部分地區。

2017年開始,張朝玲決定自己種植杞柳。“2020年發過水以后,我們的種植面積現在有580多畝,杞柳這種品種在水里泡個一周都不怕,適合我們這里的實際情況。杞柳每年冬天收割,部分作為原材料出售,部分供公司自己使用。”公司外貿銷售負責人王曉雅告訴記者,去年的出口銷售額有650萬美元,今年截至7月,公司銷售額已達到350多萬美元。“外銷占比三分之二,主要銷往西歐等國。一只正常規格的柳籃在國外可以賣到40美元。”

2022年,郜臺鄉柳編企業增至46家,企業累計出口增至8563萬美元。曾經郜臺人“養家糊口”的“小杞柳”,已成為全鄉的龍頭產業、經濟增長的亮點、創匯的龍頭。

小微企業“包”羅萬象

8年前,回鄉創業的王恒亮大概怎么也不會想到,他創辦的阜南縣紅亮箱包有限公司會從面積狹小的扶貧車間,變成超過6000平方米、近150人的“明星致富企業”。

2015年,王恒亮與鄰近的幾個村子合作建起扶貧車間,服務當地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這時的紅亮箱包只是一片只能容納十幾個人的“作坊式車間”。如今,企業每年可生產各類箱包100-200萬只,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專業箱包生產企業。

工人在進行外賣保溫箱的制作(央廣網記者 趙家慧 攝)

“看好孩子管好田,一天能掙百十元。”阜南紅亮箱包有限公司車間里,這行紅色標語格外醒目。

今年40歲的張書燕是王家壩鎮崔集村的村民,她坐在機器旁,一邊熟練地踩著縫紉機,制作用于送外賣的保溫箱,一邊和記者拉起家常。

張書燕告訴記者,2017年以前她在廣東一家制鞋廠打工,后來因為家里小孩要讀書,她從外地回來在家照顧孩子生活。“在這里是按照計件制拿工資,工作時間比較自由,能掙點錢還能照顧孩子。”張書燕說,她家離工廠騎電動車不到10分鐘路程,來回都很方便。張書燕告訴記者,忙的時候一天能掙一百多元。

王恒亮告訴記者,這里工人個人工資最高能能達7000多元,平均工資突破3000元,工人人數也由2020年的9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130多人。公司銷售收入呈梯級穩步提升,2021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大關,達1100萬元;2022年,銷售收入達1700萬元。

“尊重自然,讓道于水;給水出路,人有生路;兼顧發展,人水和諧。”沿淮百姓如今都懂這個道理。有田的種田,有技術的辦廠,老百姓們逐漸從心理上走出“洼地”,給生活找到了更多致富的“康莊大道”。如今,阜南因地制宜,充分依托水田、洼地等優質水資源,積極探索多種產業模式,富民產業發展如火如荼。

4
最新期刊
X
X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影视1515hh四虎免费| 国产精品密入口导航游戏| 中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同人本里番h本子全彩本子|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欧美www网站|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狂野欧美性猛xxxx乱大交| 制服丝袜第五页| 美女把屁股扒开让男人桶视频|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黑巨人与欧美精品一区|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1819sextub欧美中国|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chinese帅哥18kt| 好大好硬别停老师办公室视频| 中国videos性高清免费| 护士的诱惑电影| 久久99热精品| 日产乱码卡一卡2卡3卡.章节|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 日韩在线视频第一页|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极品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欧美性xxxxx极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精品| 欧美老妇与ZOZOZ0交|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深夜a级毛片免费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超污| 特黄特黄aaaa级毛片免费看| 伊甸园在线观看国产| 猫咪www免费人成网站|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精品| 特级无码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