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長三角協同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的地位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隨之而來的風險隱患日益增多,在此新形勢新任務下,如何有效整合資源、充分運用各路情報信息、集合優勢手段,構建完善指揮體系,增強警務實戰能力,是軌道派出所深入思考和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在當前社會治安形勢日益復雜的情況下,信息網絡對公安派出所的各項業務工作的支撐作用也日益顯著,加強信息化建設已成為公安基礎工作的關鍵環節,成為全面提升公安派出所工作效率,提升公安派出所管理水平和戰斗力,推動公安基礎工作向前發展的有效依托和重要保障。今年以來,軌道交通分局相城站派出所針對自身實際,通過反復調研,找準警務實戰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探索建立健全了一套情報分析、預警研判、快速反應、高效指揮、應急處置、通訊保障等全方位實戰指揮體系,保障省會軌道公安工作全面開展。為此合肥市公安局軌道交通分局相城路派出所領導班子牽頭聯合科技公司開發出一款軟件——警情發布管理系統。
一、抓住機遇,扎實推進警務實戰的“利刃”建設
如何做到“出警再快一分鐘”?怎樣更精準、更規范的派出每一道指令?一旦遇到重大、突發事件時,如何快速接處警?相城站派出所因地制宜,大膽探索,抓住硬件建設這一機遇,進一步規范接處警程序,健全快速響應機制,突出指揮調度的龍頭地位,充分發揮指揮作用。
一是完成接處警指揮體系平臺建設。依托市局指揮中心,新建警情發布管理系統。在此基礎上,全面實行“集中接警、分類調度、協同指揮、快速出警”的指揮調度模式,使職責更加明晰、指揮調度更加精準。二是結合軌道公安工作實際,優化接警模式。將接處警平臺建設至地鐵沿線每一個警務室,構建市局、分局、派出所、警務室四級指揮架構,形成扁平化指揮模式,實現指令直接向一線警力、最小作戰單元等指揮末梢拓寬延伸,大大縮短了派警時間。同時,建立健全應急處突機制。強化了勤務指揮室對重大、緊急警情的綜合指揮力度,對重大突發警情實行逐級響應、梯次調警,確保專業處置力量在第一時間應急響應、集結到位,有效提高了快速反應和社會面管控能力。三是電臺通訊互通保障。分局為一線執勤警力配備200余部350兆電臺,依據站區實際執勤需求,將電臺按需求配發至一線民警、輔警。面對地鐵特殊的地理環境,350兆電臺無法實現地下、地上互通的被動局面。相城站派出所積極協調合肥保安公司,增配400兆對講機,與安檢、站務協同作戰,最終實現全部電臺地上與地下、地上與地上、地下與地下全互通。實現了一線勤務警力與安檢、站務,與分局指揮中心電臺互通的局面。依托電臺的互通,極大的增強了派出所對一線勤務警力的調度、指揮。四是實現地鐵視頻監控全覆蓋。合肥地鐵3號線攝像頭現已經全部接入派出所勤務指揮室,實現了對地鐵站內全方位、無死角時時監控,同時接入天網系統,推動了全市范圍內對于地鐵轄區內視頻的利用,為偵查破案、服務群眾、日常巡查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支撐。五是用好人臉識別智能應用平臺。相城站派出所按照“來能報警,動知軌跡,走知去向,全程掌控”的標準,統籌網上、網下資源和人力、技術手段,對布控對象進行全方位搜集研判,力爭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追蹤、第一時間推送。同時,通過加大人臉識別技術的投入力度,目前,軌道交通3號線各站點均已安裝人像識別攝像頭,并對接市局大數據庫,實現前端密布高清探頭、后臺智能應用的有機融合,極大的提高了派出所視頻偵查能力水平。六是研發警情發布管理系統平臺。相城站派出所依托科技信息化手段,按照顯性用警、快速反應、動態處突原則,結合軌道3號線地理實際環境狀況,研發警情發布管理系統,目前已對平臺進行兩次升級,實現了地鐵全區域內。勤務指揮室根據警情信息,直接向執勤警力下達指令,并利用對講機、警務通等警務指揮平臺開展指揮調度,進一步提升地鐵安保勤務指揮調度水平,提高了地鐵站內見警率,加快了接處警速度。
二、規范運行,整體設計警務實戰的“引擎”建設
建立健全警務機制并發揮其作用,是提高公安機關整體實戰效能的“引擎”。一是完善應急指揮建設。積極會同治安、消防、反恐等部門,充分設想各種安全隱患和風險挑戰,研究、細化應急指揮工作,進一步明確指揮體系、細化職責分工。制定完善了預防和處置包含砍殺、爆炸、火災、布控堵截、群體性事件、大客流等方面的二十項處置預案。各警務區、警務室也根據工作實際,按照“一站一預案”、“一事一預案”的要求,制定各類子預案。依托各類應急處置預案,勤務指揮室和各警企單位及各警種建立合成作戰模式,確保如遇突發事件,各警種、警企單位在勤務指揮室指揮調度下,啟動預案程序,及時采取工作措施,確保及時高效有力處置各類重大突發案事件。二是嚴密巡控、加大投放,警力到場更迅速。相城站派出所多次調研,綜合考慮各站區規模、警力配置、地理位置、潛在風險等因素,將全線劃分為四大警務區,創新巡邏防控機制,實行等級勤務模式,開展常態化駐站民警武裝巡邏、警企聯合巡邏等,重大節點武警、特警、駐站民警聯合武裝巡邏,勤務指揮室、各警務室同步進行視頻巡防,對重點區域實施全時候無死角監控,主動出擊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為增加轄區巡邏警力,相城站派出所將警力最大限度下沉到警務室,現一線民警16名、輔警208名,巡邏隊每班次安排一組人員下站點開展巡邏防控,確保一線警力占總警力的86%以上。以“守點、巡線、控面”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客流量走向,在地鐵列車和警務區打造一體化作戰的治安防控網,將易發案地區研判信息、乘客突發密集區等情報信息及時推送工作群,提高巡邏和盤查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嚴格執行值班備勤制度。采取值班所領導、值班警長、值班員三級值班制度,嚴格落實值班報備規定。值班期間,勤務指揮室通過視頻系統及對講機,抽查各警務室民輔警值班情況,監督民輔警在崗在位,如遇突發緊急案事件,保證可以調動足夠的警力。同時,安排專門警力值守派出所接警平臺、視頻調度系統、值班電話、值班電臺,確保與市局、分局多渠道聯系暢通,及時接收市局、分局下發的指令。四是完善勤務指揮室工作機制。為規范指令流轉,強化督導考核,派出所組織制定了《110接處警工作流程》、《指揮大廳管理制度》、《接處警首問負責制度》等配套派出所機制、制度、預案,實行實戰指揮基礎臺賬電子、紙質雙軌運營,痕跡化管理。同時,對接處警、轄區巡邏、指令落地等勤務常態監測通報,視情督查問責。
三、聚能蓄力,固本強基警務實戰的“生命線”建設
相城站派出所堅持創新警務模式、狠抓情報支撐,注重信息的收集、研判,通過情報信息的歸口管理和研判機制,凸顯情報的引領地位。一是深化研判機制。為進一步維護轄區地鐵穩定,給所領導決策提供準確信息、當好參謀,為基層民輔警搞好服務,勤務指揮室每日對發案情況、地鐵運營情況、客流量情況、出動警力情況及安檢情況進行精準研判,重要敏感節點、每月、每季度組織開展專題研判。二是抓好信息報送工作。一是加強對民輔警的培訓,抓好信息報送的業務學習,提高工作能力,準確把握報送要求、內容、時效。二是發生重大敏感案事件后,要第一時間啟動預案,實行多部門合成作戰,安排專人負責信息搜集、編報工作。三是加強與市局指揮中心對接,把好時效關、口徑關。四是提高信息報送質量,在信息精準的前提下,落實好先“首報”再續報。三是做好數據采集工作。根據省、市級公安機關部署安排,相城站派出所以信息數據采集行動為契機,多次主動與軌道公司對接,每月進行統一采集相關乘客信息,進一步整合了數據資源,為案件研判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支持,提升案件研判效率。
四、工作務實,過程扎實,指揮體系建設初見成效
自建立健全警情發布管理系統以來,相城站派出所在安保活動指揮調度、服務群眾、打擊犯罪等方面均有較大收獲,顯現出指揮體系的強大生命力。一是安保任務零差錯。警情發布管理系統的建設,推動了軌道公安警務模式從被動應對處置,向主動預警監測、主動出擊的深度轉變。同時,通過科技手段的不斷創新,全面實現戰時與平時警務資源科學配置;通過持續建設數據資源,不斷引來“數據活水”,實現大數據線下匯聚、分類加工、自動關聯、智能分析,助力精準打擊和精準防范。依托警情發布管理系統建設,通過巡邏盤查、督導安檢、制定各類應急預案、開展實戰演練等工作手段,順利完成了十九屆六中全會、國慶安保、疫情防控等一系列重大安保任務,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20人,保障了地鐵安全順利運營,維護了轄區各項秩序安全穩定。二是服務群眾零延時。相城站派出所始終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最高追求,通過全線31座地鐵警務室為窗口,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零延時。手機丟失、提包遺落,這樣的報警請求在合肥地鐵上司空見慣,一接警,相城站派出所依托全覆蓋視頻監控、警力調度平臺,迅速啟動“人物快尋”模式,指揮大廳內視頻接力,軌道領域內“一呼百找”,確保群眾丟失、遺失物品在最快時間內被找到。自2019年底開通以來,相城站派出所共獲群眾贈送錦旗81面,表揚信32封,12345表揚89次,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公安部新聞宣傳局、警視窗等市級以上媒體正面宣傳150余次,構建了和諧融洽的警民關系。
(合肥市公安局軌道交通分局相城站派出所 李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