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承東啟西、連南接北、通江達海,區位條件優越。長江黃金水道過境流程65.3公里,境內華陽港常年可停靠5000噸級江海輪,是長三角和和珠三角地區經濟對接的交匯地、東部沿海到內地產業工業轉移的必經之地、安徽省東向發展的橋頭堡。近年來,該縣緊緊圍繞加快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目標,科學利用長江岸線資源,優化空間布局,深化產城融合,加快濱江襟湖港口城市建設。
一、岸線資源及港口碼頭基本情況
望江港區上起望江和宿松交界處,下至溝口閘。其中港口深水岸線6000米,非深水岸線3000米。近年來,該縣通過強力推動“散亂污”、“非法碼頭”、“一泊一策”碼頭等專項整治,有效釋放岸線近1500米,陸域土地120畝,為長江生物多樣性,長江淺灘濕地功能修復提供了較大空間,長江干線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目前,該縣港區現有生產(經營)港口企業4家(望江縣朗睿達港儲有限公司、安徽省華陽港儲有限公司、海螺集團海捷華陽水上服務區、江華船舶水上服務公司),公務碼頭3家(華陽海事、華陽航道、贛皖執法基地),水運企業1家(望江縣華遠輪船有限公司),擁有運輸船舶1艘。船舶修造企業1家(安徽神舟造船有限公司)。
有規范提升類碼頭4家:安慶港務總公司華陽港務站、望江縣永紅港口服務有限公司、望江縣東航港口服務有限公司湖東碼頭、望江縣華運港口倉儲有限公司。碼頭主要為散貨裝卸,進口以黃沙、水泥及熟料、煤礦石料為主,出口以加工砂石料、農副產品為主。據統計,近三年貨物進出口吞吐量年均110萬噸左右。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岸線利用效率低。岸線資源具有“稀缺性”的天然屬性,是港口發展重要的物質基礎。該縣擁有長江岸線65.3公里(其中約10公里納入安慶市皖河新港規劃區),實際可規劃利用岸線54.2公里,有可建港岸線資源9000米,其中深水岸線6000米、非深水岸線3000米。截至目前,望江段岸線實際利用665米,其余均為預留港口岸線,使用率僅占可建港岸線資源的7.4%,岸線資源閑置、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嚴重。
二是港口建設制約多。根據交通部、國家發改委〔2021〕34號文件規定,長江岸線利用審批程序多、要求高、難度大。該縣現有的華陽港口位于長江外護圩,配套設施不全、陸域狹窄,受長江洪水影響大,難以發揮更大作用。另因長江大保護及江豚保護區(處于江豚保護核心區、試驗區)影響,新改擴建港口都面臨規劃調整、土地報批、生態紅線避讓等剛性要求,港口建設的難度進一步放大。
三是港口運營水平差。該縣現有港口經營企業4家,其中經營港口碼頭企業2家,港口裝卸設備參差不齊,專業化水平不高,標準化程度較低。港區暫無鐵水聯運條件,與公路銜接不夠緊密,因華陽船閘已廢棄多年,華陽河水系等內河航運基本停滯,集疏運配套設施落后。目前港口主要以砂石料、農副產品運輸為主,貨物年吞吐量僅110萬噸左右,港口運營效益不佳。
三、工作建議
一要優化港口布局。統籌空間分布與資源利用,按照功能互補、錯位發展原則,把朗睿達碼頭、港儲碼頭、原港務站碼頭整合,形成華陽港口作業區;持續推進楊灣永紅碼頭、湖東碼頭整改提升,打通與宿松、九成貨物進出口的便捷通道,形成和皖河農場作業區的互補,提升港口碼頭的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爭取把三個港口碼頭納入新的《安慶港總體規劃》,加大港口岸線開發利用力度,為后續的項目批復、開工建設提供規劃許可支撐。
二要加快航道建設。依據安微省干線航道規劃(2018-2030)和《安徽省重點航道建設及養護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充分結合現有條件,爭取把華陽船閘改建項目、華陽河航道IV級標準整治工程納入新的《安慶港總體規劃》,助推列入省級項目庫,滿足太、宿、望對華陽河航道的需求愿望,加快形成更高質量航道網絡體系,更好服務沿江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
三要突出融合發展。全面考慮港口布局、產業發展和園區發展間的協同關系,明確港口碼頭產業發展定位和方向,支持發展以安徽神舟造船廠為支撐的船舶修造業,積極盤活港口碼頭、岸線資源,引進有經濟實力、運營能力的經營者,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更好地發揮港口對產業的拉動作用和產業對港口的支撐作用,加快一體化融合。(望江縣政府辦
鄒新澤、羅賢江、吳春發、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