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阜陽界首高新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人才第一資源”理念,圍繞企業創新、產業轉型升級、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強化人才隊伍建設,發揮企業、科研平臺、離岸科創中心、高新區平臺作用,以人才政策為保障,廣聚人才,匯集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合力,進一步筑牢工業主戰場、主引擎地位,為界首市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截至目前,界首高新區先后建設8家院士工作站,1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級以上科研平臺118家,12家高層次人才團隊入駐高新區創業,2人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1人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園區企業引進專兼職碩士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職稱人才300余人。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集聚人才。企業是用人主體,人才通過企業發展實現自身價值。高新區組織企業到高校科研院所對接,以項目為紐帶,招引人才解決技術難題,開發新產品,突破企業發展瓶頸,企業與人才共同發展,共享發展成果。界首市天鴻新材料有限公司與四川大學王琪院士團隊合作,引進專兼職博士9名,開發的環境友好型可降解材料市場前景廣闊。企業通過釋放股權和支付課題費用的形式,讓人才勞有所獲,共同發展。
發揮科研平臺載體作用,吸引人才。企業通過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人才來我市發展,博士后進站,獲得科研經費、場地、設備等支持,在收獲工作經驗的同時,明確了市場需求,找準了科研的方向。安徽省天助紡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進太原理工大學博士,以市場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為方向,研發專用設備和相關技術,獲得了突破性進展,為企業產品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發揮離岸科創中心橋梁作用,對接人才團隊。深圳離岸科創中心選址在深圳南山區虛擬大學園,周邊500米有技術研究院67家,集聚各領域博士專家3萬余人。今年1-9月份,克服疫情影響,舉辦線上線下創新活動9場次,與11家科研機構建立聯系,結識60余位各領域專家。今年9月,市委組織部在中心設立中國·界首(珠三角)招才引智服務中心,將進一步發揮平臺作用,推動人才工作再上新臺階。
發揮人才政策作用,留住人才、成就人才。界首市出臺《界首市人才工作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20-2022)》《界首市貫徹落實〈阜陽市企業人才建設20條〉若干措施》《界首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評選獎勵暫行辦法》《界首市杰出人才評選獎勵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對企業和高層人才關切的個人所得稅和保障性住房等問題予以明確,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尊重人才、重視人才的良好氛圍,增強企業引進人才的競爭力。以個稅獎補政策為例,經初步統計,企業人才個稅獎補從2020年的118人獎補31.36萬元提高到2021年度629人獎補66.76萬元。人才政策的作用凸顯。
2016年,清華大學博士劉磊放棄百萬年薪,邀請清華大學高彥芳教授、安徽大學楊建軍教授以及10余名博士、碩士,組建創新創業團隊,在界首成立安徽嘉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億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他和他的團隊主要從事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中小尺寸液晶顯示模組、集成電路和微型處理器的二次開發。2021年,劉磊所創企業實現年產值2億元、銷售收入1.8億元、利稅2000萬元,解決勞動就業300多人。
下一步,界首高新區通過舉辦創新創業活動,搭建企業引才橋梁,引導支持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布局人才儲備,出臺更多惠及人才的政策,圍繞人才發展需求配置資源要素,造濃尊重人才、依靠人才的社會氛圍,集聚人才,以人才資源優勢助推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任超
祝素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