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學精準幫助企業提質降本增效,打造一流營商環境,2021年3月以來,蕪湖市聚焦影響企業利潤的技術、能源、用工、物流、稅費、融資等因素,創新實施“1%工作法”,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努力實現全市企業平均利潤率提高1%。該創新舉措成為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發現的48項典型經驗做法之一,并被《經濟日報》整版報道。
突出目標導向,強化整體協同。聚焦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和全市企業平均利潤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或比周邊同類城市利潤率提高1%的目標,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綜合、提質增效、能源、用工、稅費、物流、融資、宣傳、督查9個工作組,責任單位涵蓋所轄縣市區、開發區和25個市直部門。制定《蕪湖市服務企業“1%工作法”實施方案》及9個工作組子方案,建立市領導定期調度、工作組工作會商、季度利潤分析、問題閉環辦理四項常態化工作機制,并將“1%工作法”落實情況納入年度目標考核任務,構建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突出問題導向,靶向精準發力。依托省經信廳云平臺,建成全市重點工業企業利潤常態化監測平臺,以全市近2000戶規上企業,尤其是占全市工業增加值80%的前300強企業為重點,科學設定監測指標,重點監測影響企業利潤的技術、能源、用工、物流等7項成本構成要素,動態掌握利潤增減和成本變化情況。編制清單式、實戰化《蕪湖市服務企業“1%工作法”操作指引(2022版)》,方便企業按需“點單”、政府精準“上菜”。聚焦解決重點企業個性問題、行業共性問題和全市面上問題,采取重點企業“一企一策”、重點行業“一行一策”、全市面上“綜合施策”,務求實際成效。
突出結果導向,有效降低成本。在降低物流成本上,啟動“1%工作法”物流直通車,給重點制造業企業、物流企業搭建合作交流平臺;深化洋山-蕪湖“聯動接卸”模式改革,定期班輪運行時間由7天壓縮到5天以內,單個集裝箱節省運輸成本約30%、近2000元。在降低用工成本上,將失業、工傷保險階段性緩繳政策范圍擴大至所有中小微企業,將養老保險階段性緩繳擴大至通用設備制造、汽車制造等行業企業。今年上半年為近300戶企業緩繳社保費3019萬元、3.05萬戶企業減征社保費1.55億元。在降低能源成本上,簡化電力接入工程行政審批,壓減辦電環節和時間,推動2049戶企業參與電力直接交易,節約用電成本1.29億元。在降低融資成本上,依托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建立“信用服務機構+銀行+擔保”中小微企業信用融資新模式,助力企業1至7天內快速融資,最高額度達2000萬元,累計為1864家中小微企業提供信用貸83.1億元。在政策兌現上,搭建惠企政策網上超市,推動政策資金“一鍵直達”,像“網購”一樣方便,目前已上線政策907項,其中即申即享、免申即享事項占比81.8%,累計兌付資金20多億元。
“1%工作法”實施以來,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提升了服務企業的能力水平。將具體量化的經濟指標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度量衡”,倒逼政府部門在思維模式、載體平臺和工作方法上進行變革,有力提升為企優環境的能力水平。二是增強了企業獲得感。2021年以來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營收利潤率、利潤總額增速顯著提升,營收利潤率由5.85%上升至6.26%、提高0.41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增速為4.3%、高出全省16.4個百分點,兩項數據目前均居全省第5位,較2020年底分別提升7位和6位。三是彰顯了蕪湖服務企業的良好形象。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電總臺、經濟日報等國內主流媒體多次聚焦報道,受到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贊譽,進一步擦亮“蕪湖服務”金字招牌。(來源:蕪湖市委改革辦、市經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