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由中共池州市貴池區委、池州市貴池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池州市貴池區委宣傳部、池州市貴池區融媒體中心、鳳凰網安徽聯合承辦的“鳳凰視角·貴池故事”第四屆主題宣傳活動來到梅街鎮劉街社區。
遠眺見山,近聽聞水,白洋河畔的建筑、古樹與卵石步道相映成趣,古人詩詞里小橋流水的景致,在這里別有一番韻味。
走進池州貴池區梅街鎮劉街社區,媒體團的第一印象便是此處人居環境的優美、愜意,實際上,這里還是著名的中國儺文化之鄉。從環境、文化和產業入手,十年間,劉街社區堅持黨建引領,開展綜合整治工作,為鄉村振興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黨建引領環境治理 山水展新顏
2013年劉街社區著力建設美好鄉村,按照“完善基礎配套設施,美化村容村貌,突出文化特色”的原則,劉街社區因地制宜、依山就勢,將儺文化旅游建設貫穿始終,大力發掘儺戲文化,傾力打造儺戲之鄉旅游勝地。儺戲文化長廊、河邊休閑文化廣場、古樹、劉氏宗祠、老街、古民居、青山廟會和儺戲表演等儺文化旅游地的雛形逐步形成,劉街社區的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2016年,在梅街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好生態家園的背景下,劉街社區黨委堅持創新管理、理順體制,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對集鎮建成區進行整治,治臟治亂,提升學校、道路等基礎設施配套水平,使居民生活品質明顯提升。
2020年,劉街社區以白洋河整治為主要抓手,定期清理淤污,在河畔建設卵石步道、景觀棧道,勾畫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如今,站在劉街村口遠眺,群山起伏,一條大峽谷在山間蜿蜒;村莊入口處,一塊巨大的“儺石”矗立于樹下,古樸莊重;進村,清澈見底的白洋河繞村而過。在這里“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悠悠古韻讓人印象深刻。
黨建推動文化治理 非遺“活”起來
有“戲曲活化石”之稱的池州儺,近年來聲名遠揚。劉街社區作為池州儺的發源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劉街社區的儺文化歷史悠久,明代嘉靖刊本《池州府志》就曾對此有過記載,至今有500多年的歷史。
2013年前后,劉街儺屢次走出大山,參加國內外各種民俗演出,獲得關注和好評。劉街所在的梅街鎮被命名為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劉臣瑜、姚家偉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池州儺戲”的代表性傳承人。
特色文化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新動能,儺文化自然成為黨建引領文化治理中的重點工作。相較之前的僅靠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近年來,劉街社區通過整理史料、修建儺文化展示館、組織儺戲進校園等系列舉措,為儺文化產業的傳承和發展做出切實有效的探索。
不僅如此,劉街社區還根據儺文化發展的實際情況設立了儺文化傳習所、劉街大舞臺、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等,為儺文化的傳習提供了新場所、新動力和新活力。
劉街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劉街所在的梅街鎮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文化底蘊深厚。每年正月十五舉行的儺事活動是劉街特色的民俗活動,承載著一代代劉街人最深刻的記憶,近年來我們通過一系列文化工程建設,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為儺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更好的場所、更好的方式,儺文化也將為更多的年輕人所了解、學習和傳承。”
黨建推動產業治理 經濟正騰飛
劉街社區位于梅街鎮南部,九華山腳下,是典型的山區農村。“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生態特征使得這里人口稀少,居民只能從土地、林地的租賃和砂石運輸中賺取微薄的收入。因為缺少支柱產業支撐,過去的劉街的發展模式只能是靠山吃山,經濟基礎十分薄弱。
然而貧窮不是鄉村的代名詞,產業興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劉街社區積極行動,社區黨委多次赴外地實地考察,尋找經濟發展突破口,黨建引領在產業治理中的地位再一次凸顯。社區黨委按照“盤活資源+發展特色農業+提質增效”的思路,積極謀劃發展之策。通過召開社區“兩委”會議、“兩小組長”會議、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等進行討論、商定,出臺《劉街社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五年實施方案》,實施農業特色優質產業發展“強龍頭、建基地、塑品牌”提升行動計劃,充分整合現有的土地、山林資源,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支持,將黑木耳和白茶作為劉街社區支柱型產業,大力招引和培育農林業龍頭企業,不斷構建利益聯結機制,打造“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在對市場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劉街社區打造食用菌規模化生產經營,通過引進先進的機械設備,建成500平方米的現代化生產車間,形成日產2萬棒食用菌棒體的高標準流水線。
據相關數據顯示,該項目2021年生產食用菌6萬棒,帶動就業1500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4萬元。2022年,擴大生產食用菌至15萬棒,帶動就業2000人次,預計村集體經濟收入達90萬元,同時帶動周邊農戶發展90萬棒,預計全社區食用菌總銷售收入達630萬元。
此外,為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劉街社區探索“企業+社區+農戶”共贏新模式,2018年通過招商引進池州妙可茶業有限公司,分三期推進白茶基地建設。
劉街社區從池州妙可茶業有限公司購置已建成的標準化茶園131.5畝,委托該公司經營管理,簽訂十年合同,按照不低于6%的收益分紅,平均每年可給社區帶來7.2萬元集體經濟收益。據統計,截至目前,村民獲得流轉林地費用約15萬元,本地用工已達3萬多人次,發放村民工資300多萬元。
實際上,劉街社區環境、文化、產業的飛躍發展是貴池區堅持黨建引領帶動區域綜合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貴池區堅持黨建引領,以產業發展為抓手,多部門協同,持續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據統計,2021年度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總量達4641.78萬元,村均集體經濟收入26.99萬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11.76%。今年1-6月份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35.41萬元,集體經濟超過50萬元的強村32個,強村占比達18.6%。
黨建引領的十年,是劉街社區蓬勃發展的十年,也是貴池區實現騰飛的十年。未來,貴池區將持續以黨建為引領,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