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中共天長市委宣傳部主辦,鳳凰網安徽承辦的“文明實踐看天長”主題宣傳活動正式落下帷幕。在兩天的走訪中,采風團一行先后前往天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汊澗鎮、石梁鎮等地,實地感受天長在文明實踐中的創新做法,了解文明實踐給天長百姓帶來的收獲。
做實載體,探索文明實踐工作路徑
天長市是全國文明實踐首批50個試點縣(市、區)之一,也是全國10個“先行試驗區”之一。從破解農村普遍存在的文化資源散、文化活動少等問題入手,天長創新實施文明實踐“2631”工作法,并被省委宣傳部評為“2018年度安徽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范例”。“2”就是搭建兩大工作平臺;“6”就是開展六大主題活動;“3”就是組建三大志愿服務體系;“1”就是建成一套智慧系統。天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相關負責人向采風團一行介紹,目前該做法已經實現了市、鎮、村三級全覆蓋。同時,搭建兩大工作平臺,解決文明實踐“怎樣做”。圍繞“講堂領悟精神、文化精彩生活、文明素養提升、文明陪伴成長、閱讀開啟心智、服務溫暖民心”六大主題,整合相關部門和各類社會資源,搭建起以16個鎮(街)文明實踐所、174個文明實踐站為主的目標化服務平臺,活動開展和項目運行實現常態化。6000余名文明實踐志愿者分別被編入了600余支志愿服務隊伍,每年開展活動2800多場次。
創新工作模式,文明實踐入人心
在千秋社區和汊澗鎮走訪期間,采風團現場觀摩了一刻鐘宣講活動并了解了日間照料中心等天長文明實踐的創新工作模式。汊澗鎮黨委宣傳委員錢定榮告訴采風團一行,汊澗鎮“網格文明實踐+”內容豐富,既能開展理論宣講、移風易俗、守望相助、環境治理等各類文明實踐活動,也能對網格內村民提供多元化、精細化、個性化服務。通過“網絡文明實踐+”模式,促進群眾各類訴求的及時收集和精準服務,引導發動群眾廣泛參與、各類資源和力量的暢通下沉,真正讓文明實踐新風吹進千家萬戶”。
而在千秋社區,采風團了解到,該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建筑面積300多平方米,分別設立了綜合服務室、文化娛樂活動室、休息室、理發室、洗浴室、洗衣房、廚房、餐廳、室外活動場所等,并在各功能室配置相應的設備,滿足老年人日間照料的服務需求。中心采取有償加無償的就餐模式,為千秋社區計劃生育獎特扶人員、70周歲及以上老人每天提供一頓午餐,午餐由營養師搭配,每天推出不同的菜單。據了解,千秋街道還將以千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為試點,逐步在全轄區內推廣建設更多的日間照料中心,真正地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傳承本地文化,文明之風盛行
在走訪石梁鎮期間,采風團一行參觀了紀念民歌《茉莉花》搜集加工整理者何仿的何仿紀念館。該紀念館是其家鄉天長市石梁鎮石街社區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項目,與周邊茉莉花公園、茉莉花音樂廣場、鎮村史館共同構成有機整體。“作為石梁鎮的文明實踐所站,我們利用何仿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動員廣大志愿者開展紅色宣講、文藝演出等多種活動,推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理念深入人心”。石梁鎮黨委宣傳委員王強說。
近年來,作為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天長市充分利用本地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積極建設、充分整合龍崗抗大八分校紀念館、天長博物館等紅色文化陣地,使其成為聚人氣接地氣的文明實踐活動有效載體,挖掘與宣傳本地優秀傳統文化,讓本地特色文化得以傳承,同時積極開展移風易俗攻堅行動,讓文明之風在當地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