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宿州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持續細化政策、優化環境、強化舉措,舉全市之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一、堅持講政治觀大勢,切實擔當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歷史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市場主體是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目前,宿州市民營經濟創造了“67999”的獨特業績,即貢獻了66%以上的GDP,75%以上的稅收,9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城鎮勞動就業和企業數量(全國、全省民營經濟均呈現“56789”的共同特征),已成為支撐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流砥柱、動力之基、活力之源。今年以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項部署要求,在強化政策落實、培育市場主體、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全市民營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2019年度,我市發展民營經濟考核得分居全省第五,較2018年提升2個位次,為歷年最好成績。今年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5%,高于全省1.5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第四;技術改造投資增速高于全省6.8個百分點,全省第七;新增規上工業企業79戶、私營企業9500余戶、個體工商戶2.16萬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5件,同比增長56.3%,增速位居全省第一。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市上下統籌“兩手”、聚力“兩戰”,各類市場主體克服困難、不畏艱險,合力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打通復商復市微循環,為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民營經濟是天生的市場經濟,是最有活力、最具創造力的實體經濟,特別對宿州來說,在調整產業結構、擴大有效投資、促進要素流動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當前我市民營經濟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一方面,既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等外部風險挑戰,又要解決自身實力不強、層次不高、質效不優、市場不活等現實問題;另一方面,當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社會共識度之高前所未有,政策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重大戰略機遇之多前所未有。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安排部署,落實“六穩”“六保”任務,把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放在突出位置,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全市民營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二、堅持大力度有溫度,聚力抓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點工作
(一)守住“保”的底線,為宿州發展留得青山。
一是更加扎實地抓好政策落實。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央、省市相繼出臺了系列政策,這些特殊時期的特殊政策,體現了特殊溫度,一定要讓它產生特殊效果。我們將繼續落實好支持中小微企業“18條”、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30條”、落實金融政策支持企業復工復產“16條”、支持商貿業穩定發展“13條”等各項紓困惠企政策,確保每一項政策都能用好用足用到位,助力企業渡難關、強實力、快發展,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二是更加貼心地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有8200多萬個體工商戶,帶動就業人口超過2億,是數量最多的市場主體,是群眾生活最直接的服務者,當前面臨的實際困難也最多”。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是我們宿州的重要家底,從一定意義上講,保小微企業、保個體工商戶就是保發展、保就業、保民生、保穩定。受疫情影響,很多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面臨資金鏈斷裂、應收賬款回不來、租金債務到期、經營成本上升等實際困難。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我們將想更多辦法、出更多實招,積極幫助他們解決租金、稅費、社保、融資等方面難題,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幫扶,確保他們扛得住、活下來、發展好。三是更加有力地推進清欠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僅3個市未完成無分歧欠款“清零”任務,我市是其中之一。去年我們因這項工作導致民營經濟考核被倒扣分,今年務必高度警醒、舉一反三、迎頭趕上,不折不扣抓好清欠工作,確保本月底前實現“清零”任務。
(二)提升“幫”的質效,為宿州發展固本培元。
一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誰跟企業過不去,我們就跟誰過不去”的鮮明態度,扎實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圍繞“全省領先、全國爭先”目標,強力推進10大任務、20項提升行動,持續多維度、立體化、全方位優化營商環境。拓寬“放管服”改革思路,鞏固提升“證照分離”“多證合一”改革成效,加快推進數據互聯互通、共享共用,積極融入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實現個人事項100%“全程網辦”。聚焦辦事“兩難兩多一長”等痛點、堵點問題,大力開展作風建設專項行動,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斷提升辦事服務效率和群眾滿意度。實施好民法典和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加大投訴舉報處置力度,將企業通過減輕企業負擔綜合服務平臺、12315消費者申訴電話等途徑投訴舉報的內容,及時轉辦有關部門和縣區,實現查詢、舉報、受理、反饋綜合減負“一張網”。二是持續推進減稅降費。全面落實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實施好降低增值稅稅率、擴大享受稅收優惠小微企業范圍、降低社保費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政策,確保實質性降低企業負擔。上半年,全市累計新增減稅降費6.03億元;參保企業三項社會保險費共減免約2.8億元,惠及參保企業3900余家。下階段將繼續落實中央、省市統籌部署,持續做好三項社保費減免、企業用電降費減負、房租減免等工作,確保各項政策在延長執行期限、降低價格水平上落實到位。三是持續暢通金融血脈。進一步健全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民營企業體系,完善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支持制度,大力推動“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融資,積極支持民營企業發債融資,合力掃清企業轉型發展道路上的資金障礙。積極構建“政府搭臺、企業點單、部門擂鼓、銀行唱戲”的工作機制,采取貸款展期、無還本續貸、新增貸款及擔保費率減免等“3+1”舉措,全部對接、不漏一戶、分批分類推進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資金投放,有效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堅定“拓”的決心,為宿州發展蓄勢賦能。
一方面,千方百計培育企業。持續推進企業“返規”、復產,對今年退規企業和每月零上報企業開展常態化走訪幫扶,特別對發展方向優、市場前景好,但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要主動對接,幫助企業恢復生產、做大規模。積極實施“專精特新”培育計劃,加大企業設備更新和技改投入力度,加強對年初入庫的150戶擬入規企業的培育指導,力爭新認定一批省、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強化產業鏈招商,結合各縣區園區首位產業實際,引進一批具有延鏈、補鏈、強鏈功能的龍頭企業、重大項目。金杯銀杯,不如企業家的口碑。持續抓好以商招商,進一步發揮企業家的積極性,充分利用企業家的朋友圈、社交圈,不斷拓展招商引資渠道。另一方面,千思萬慮開拓市場。每次危機都是一次機遇。這次疫情催動了無人配送、智能制造等新產業,牽動了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投資,激活了在線教育、生鮮電商等新業態,培育了云端簽約、網上招聘、遠程辦公等新模式,刺激了“指尖消費”“宅經濟”等新消費。我們將因勢利導,充分挖掘我市的食品加工、智能制造、板材家具、紡織鞋服等傳統產業資源,有效整合互聯網、大數據、生物醫藥、5G等新經濟的上下游資源,積極培育線上消費、無人配送、冷鏈物流等新業態,大力推進黃淮海(宿州)智慧物流產業園等項目建設,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融入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
三、堅持重實干保落實,不斷匯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磅礴力量
一是完善工作機制。市發展民營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加強統籌協調、工作指導,市直有關部門強化政策引導、服務保障,各人民團體、市工商聯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形成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建立和完善各級黨委政府和企業家雙向常態化溝通機制,參照南京設立“企業家服務日”,定期組織有重大訴求的企業家和相關部門面對面交流、協商解決問題。
二是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積極主動為民營企業服務,涉企政策制定要多聽企業家意見和建議,同時堅決防止權錢交易、商業賄賂等問題損害政商關系和營商環境。認真履行在招商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活動中與民營企業依法簽訂的各類合同,決不能“新官不理舊賬”。
三是弘揚企業家精神。積極引導企業家增強愛國情懷,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在一起,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支持企業家勇于創新,重視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本投入,有效調動員工創造力,努力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鼓勵企業家承擔社會責任,積極投身扶貧事業、光彩事業、公益慈善事業等方面,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