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政策促服務。將符合條件的30余戶生豬養殖場(戶)納入“勸耕貸”和區級農業擔保服務范疇。提高能繁母豬保險保額到1500元。實行生豬養殖用地按農用地管理,由養殖場(戶)與鄉鎮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協商簽訂用地協議方式即可獲得用地,并增加生豬養殖附屬設施用地規模,取消15畝上限規定。
抓防控促信心。開展清潔環境、消毒滅源、禁止泔水喂豬“三大行動”,建立2個區域化集中洗消中心,提升養殖場生物安全水平,提高主體補欄引種積極性,穩定生豬養殖總量。目前全區成功復養養豬場戶7戶,飼養量約5000頭;另有10余家規模場戶正有序開展復養工作,飼養量逾10000頭。
抓項目促產能。深入開展組團聯場“三服務”活動,加快建設旺盛養殖場、強龍養殖場2個現代化規模養殖場項目,預計每年增加生豬飼養量5000頭。落實生豬養殖場養殖設備、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農機補貼等政策措施,目前共補貼10戶養殖戶47000元。
抓對接促供應。完善肉品市場供應體系和肉品供應應急預案,引導產業協會與屠宰企業產銷對接,鼓勵以家禽、羊等為代表的其他豬肉替代肉品多元化發展,確保市場肉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目前全區共有家禽飼養量600萬只,同比增長13.6%;羊飼養量13萬只,同比增長5%,一定程度改善了產品供給結構和市場消費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