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落實好省、市低保專項治理和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攻堅行動的各項決策部署,長豐縣快速行動,主動作為,堅決推進社保兜底保障工作,打通社會兜底脫貧最后一公里。
堅持主動作為,充分發揮兜底救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主動對接縣扶貧辦,把脫貧后返貧人口、新增貧困人口、脫貧監測戶、扶貧邊緣戶中符合低保政策的人員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范圍。縣民政局與縣扶貧辦定期聯絡實現數據共享,及時掌握扶貧動態,摸清了底數。4月初已將國辦系統建檔立卡22876戶47957人(5月調整為22573戶47685人),2019年底脫貧4戶20人,脫貧監測戶9戶15人,扶貧邊緣戶230戶547人(5月調整為231戶545人)下發至各鄉鎮區,要求各地逐戶逐人排查,摸清底數。在脫貧攻堅期內,納入農村低保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超過我縣低保標準的,在核算低保家庭收入時按規定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給予12個月漸退還退,2020年1-7月共將10539戶17500名扶貧對象納入農村低保,發放低保金5424.68萬元。脫貧監測戶中已納入低保4戶6人、納入五保2戶2人。邊緣戶已經納入低保178戶364人。
堅持務實作為,全面落實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嚴格按照《合肥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要求,進一步規范特困人員認定、審批和終止救助全流程管理,及時將符合條件的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救助供養范圍,加強特困供養對象檔案管理。優先為有集中供養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提供集中供養服務。加強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的照料服務,落實照料護理人并簽署委托照料協議。增強特困供養機構兜底功能,加快推進特困供養機構養護能力建設,提高收住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的服務能力。2020年1-7月共向6175戶6226名農村特困供人員累計放供養金4078.67萬元(其中扶貧對象3685人1520.9萬元)。
堅持開放作為,全面啟動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全面建立規范鄉鎮區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下放2000元以下小額急難型臨時救助審批權到鄉鎮,開辟社會救助“綠色通道”,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以及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各鄉鎮(經開區)可根據需要直接給予臨時救助;切實加強臨時救助與扶貧政策的密切銜接,對因突發事件、子女就學、疾病等正常生活受到影響的建檔立卡扶貧戶、扶貧邊緣戶、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對象進行動態監測和跟蹤管理,對可能出現返貧或新的貧困的,要及時視情給予臨時救助。2020年1-6月共發放臨時救助533戶181.19萬元(其中扶貧對象105戶29.58萬元,邊緣戶9戶3.11萬元)。
堅持目標作為,加強留守兒童、孤兒、困境兒童、困難殘疾人關愛幫扶救助。一是強化兒童救助。將農村留守兒童中4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兒童納入低保,將84名事實無人撫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兒童納入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發放孤兒資金66.24萬元;加強困境兒童醫療保障,梯次減輕費用負擔,形成保障合力;完善教育資助救助,擴大救助面,提高救助標準,截止7月底發放孤兒助學金21萬元;二是繼續推進殘疾人兩項補貼。加強信息系統的綜合運用,建立“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配合殘聯開展貧困殘疾人的照護服務工作,在摸排調研的基礎上加強協調溝通,整合公共服務設施和資源,統籌相關渠道資金集中做好重度殘疾人的照護服務工作。截至2020年7月底,共為10884 名困難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資金 458.89萬元,(其中建檔立卡對象35666次214萬元);為11451名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資金 476.41 萬元。按一二級每季度200元、三四級每季度100元標準累計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63950人次397.16萬元(建檔立卡對象46466人次288.58萬元)。
通訊員:俞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