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建設是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農村教育跨越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工程。基于此,我針對青陽縣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建設進行了綜合調研和思考,并以青陽縣木鎮學校為對象,從教育布局、資源投入、設施建設、學校管理、課程銜接和師資融通等方面進行深入剖析,總結經驗,指出問題,提出建議,供有關方面參考。
一、 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建設的合理性
當前,農村教育相對薄弱,直接導致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優質,造成了城區教育“大班額”的現象。反過來,“城里擠,農村空”的矛盾又進一步使農村教育陷入落后的困局。為從根本上破解這一難題,國家先后出臺了《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特別是“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相繼頒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為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十八大以來,我省大力推進寄宿制學校建設。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通知》,省教育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聯合制定了《關于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運行保障的意見》。2018年,安徽省教育大會召開后,全面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推廣九年一貫制學校明確寫入六大重點工作內容,為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機遇。
二、 青陽縣當前農村教育現狀及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情況
目前,我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共有初中13所(含民辦學校4所)、完小21所、教學點27個;在校教師1047人、在校學生10216人,其中留守兒童5968人。與2013年比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減少26.43%,留守兒童減少了11.68%。教學點由2013年的47個減少到目前的27個。其中20人以下教學點由33個減少到19個,10人以下教學點(含10人)由20個減少到11個。
基于我縣農村學校學生數量逐年萎縮、專科教師配全難、留守兒童多的現狀。2017年12月,我縣成立青陽縣木鎮鎮學校布局調整規劃實施領導小組,籌劃將原木鎮中心小學、木鎮初中、喬木初中合并遷入原木鎮中學校址,創辦九年一貫、公辦寄宿制的木鎮學校,以滿足縣內留守兒童對寄宿制學校的入學需求。2018年秋季,我縣第一所九年一貫、公辦寄宿制學校——木鎮學校,面向全縣開始招收初中學生。截至2019年秋季開學,該校共有29個教學班,師生近1400人,其中初中部住宿生386人,生源涵蓋全縣各鄉鎮。
三、青陽縣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發揮的積極作用
木鎮學校的投入使用,使我縣教育布局更加合理,教育資源更加優化,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是義務教育公平公正和優質均衡發展的體現。
(一)滿足了家長寄宿教育需求。大多數留守少年兒童、困境少年兒童放學回家后面臨委托監護人監護不力,或者沒有能力監護的問題,不但有更多安全隱患,還可能因心理、思想變化沒有得到及時關注、引導,而出現更多成長問題。當前,我縣木鎮學校寄宿在校的留守少年兒童306名,占寄宿生的80%,來自全縣11個鄉鎮,他們下課后的生活學習由學校老師、宿管專門陪護,此外該校創建“黨員+青年教師志愿者”的幫扶關愛模式,整合發揮“家長、教師、黨員、志愿者”四大服務主體優勢,對本校留守兒童現狀建立數據庫,重點掌握安全、情感、心理等方面信息,分類施策,在生活學習上給予幫扶關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困擾學生家長的孩子上學困難及監護、安全等方面問題。
(二)減輕了子女教育支出負擔。以木鎮學校為例,全校寄宿生386名(其中貧困學生38名),一般學生每學年學雜費及伙食費約***元,貧困生減免所有學雜費以及住宿、伙食費,且每學期補助625元生活費,對比同縣的私立寄宿學校,據不完全統計每生每學年學雜、生活等費用約23000-25000元,公辦寄宿制學校能夠更多的滿足經濟一般家庭及貧困家庭對子女教育的需求,切實減輕教育負擔,為貧困家庭帶來教育希望。
(三)優化了教育資源配置。近年來,我縣農村學校學生數量逐年減少,原來學校就近就學的優勢蕩然無存,以我縣為例,原喬木初中只有7個學生,造成了資源浪費,辦學條件也不夠理想,木鎮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建成后,吸收兼并了木鎮初中、喬木初中和木鎮小學,適度集中辦學,集中了人力、物力和財力,加速改善了辦學條件的進程,提高了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一是閑置資產得到充分利用。原木鎮中學(高中)2014年因全縣學校布局調整規劃需要搬遷進城,校舍等資產閑置4年之久,于2018年加以改造成立木鎮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木鎮學校成立不僅將原木鎮中學閑置資產充分予以利用,而且因將青陽縣原木鎮中心小學、木鎮初中、喬木初中合并遷入,騰空3處校址可以繼續作為他用。二是教師結構更加合理。因學生數量的增多(1400余名),縣教體局在教師配備上予以傾斜,全校現有教師91名,其中骨干教師8名,體育、美術、音樂等專科教師7名,讓木鎮學校教師結構更加合理,為學校學生素質教育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三是城區學位壓力得到緩解。據統計,2017年秋原木鎮中心小學、木鎮初中、喬木初中共有139名新生入學,木鎮學校成立后,2018年、2019年分別有192名、258名新生入學,緩解了我縣城區學校學位不足、大班額現象。
(四)提高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根據木鎮學校課程開設需要,該校針對九年一貫制學校特點,加大教師資源整合利用,通過對課程資源的進一步整合,加強學段間融合,初中、小學教師在教學課程上可以上下聯動使用,突破了年級界限和學科界限,實現不同學段間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充分發揮了九年一貫制學校師資調配、課程配置、學生活動、教育教研上的優勢,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四、 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建設和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和難點
(一)建設資金投入過大。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建設模式一種為新建校址,一種為設施改造。據測算,按木鎮學校規模(現有小學18個班,初中11個班),比照在建學校,預估新建一所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至少需要投入資金1億元以上。如采取設施改造,縣委、縣政府有意向(正在論證)在原九華中學(原九華中學位于青陽縣廟前鎮,2014年因全縣學校布局調整規劃需要搬遷進城,與原木鎮中學合并成立青陽一中)校址上改造成立青陽縣第二所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但經測算教學樓、宿舍樓、運動場等項目改造至少需投入資金2000萬元(木鎮學校改造費用截至目前投入已近1850萬)以上,對我縣這樣財稅收入較少的縣來說,完全靠本級財政,建設投入壓力很大。
(二)管理費用大幅增加。目前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管理成本,與普通學校撥款數額一樣,按初中生**元/人.年,小學生***元/人.年,由***財政分別撥款,但寄宿制學校管理成本較普通學校,以木鎮學校為例,每年約教育專項經費80萬元,較普通學校,增加了教師夜間值班費(每年約30萬元),校醫、保安、宿管等人員工資(每年約20萬元),水電費(每年約30萬元)等,管理費用的大幅增加,只能盡量減少學生文體活動、教學設備采購等支出。
(三)值班教師心理壓力大。
(二)安全管理存在隱患。以木鎮學校為例,386名寄宿生,
平均年齡13-14周歲,容易生病,僅有1名兼職校醫夜間值班就診,遇到疑難問題,值班教師需送學生到20公里外縣城就診,存在醫療風險;課后監護人員少,每天僅有4名宿管、11名教師課后值班監護,與家庭“一對一”或“多對一”監護模式比較,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因資金不足,該校通過第三方聘請的宿管、保安工資低、年齡較大,應急能力不足,學校管理上存在安全風險。
(四)教學質量與私立寄宿制學校比較,對私立學校的沖擊等****************
五、 對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建設管理的幾點建議
爭取上級建設資金支持。
編制、專職人員配備等
政策方面:教育資源要有所傾斜,比如教育經費、寄宿學校貧困學生專項補助資金等
教育布局規劃
結論: 建設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是推進全縣中小學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但是建設必須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逐步建設。
(通訊員: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