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堅持規劃引領,明確發展目標
綜合判斷樅陽縣物流業的發展階段,基本可以判定其處于中級階段的成長期。結合樅陽縣物流的現狀特征可見,樅陽縣物流發展恰逢其時,因為從物流的量上看,呈現以公路貨運為主導、貨運總量增長快的特征;從比重上看,物流作為生產性服務業它的發展低于經濟發展速度,近年占產值比重還有所下降;從貨物的流向分析,樅陽縣物流服務區域的特征開始顯現;從需求來看,主要集中在倉儲和運輸兩個方面;從物流企業自身水平來看,基本是以運輸型為主,層次較低;從產業的帶動力而言,現狀物流不能有效帶動社會化物流。由此可見,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必須堅持規劃引領,科學編制樅陽縣物流業發展規劃,且規劃需要將樅陽縣的物流體系規劃目標放在更大的區域范圍內考量,首先明確縣域物流體系的發展戰略,繼而指導后續物流節點的規劃布局及物流通道的建設,促進物流體系的整體發展。在此基礎上明確發展目標,即堅持以綜合性、高端物流服務為核心,加快物流業向“效率高、水平高、消耗低、成本低”方向轉變,基本建立以工業物流、電商物流和冷鏈物流為重點領域,著力構建定位明確、布局科學、功能完善、智慧先進、便民惠民、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致力于將樅陽縣打造成為皖中南區域物流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物流節點城市。
(二)科學定位功能,優化空間布局
1、功能定位要科學精準。綜合考慮,樅陽縣要堅持與產業布局相銜接、與城市發展相協調、與交通設施相銜接的物流區域布局原則,重點打造橋港綜合物流園區、橫埠物流園區、麒麟物流園區。一是橋港綜合物流園,定位為綜合服務型物流園,安池銅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支撐。依托毗鄰碼頭、高速及國省干線的交通區位優勢,著力建設貨運服務中心、工業物流中心、區域配送中心等三大中心。其中,貨運服務中心,即集聚區域內的運輸企業、零擔專線、信息配載業戶、快遞企業等物流供給方,提供辦公、配貨、政府服務、停車加油、住宿餐飲等綜合服務,發揮“公路港”功能;工業物流中心,為橋港工業園、連城工業園、新樓工業園及周邊區域臨港工業企業,提供基于供應鏈的倉儲配送、中轉分撥、流通加工等一體化物流服務;區域配送中心,為縣城及藕山鎮、湯溝鎮、會宮鎮等周邊鄉鎮的商超、批發市場、電商企業提供物流綜合服務。二是橫埠工業物流園,定位于生產服務型物流園區,合銅工業走廊的重要支撐。依托橫埠工業園及周邊鄉鎮,重點發展以集中倉儲、區域分撥、貨運服務等為主的一體化物流服務,同時兼顧周邊鄉鎮的物質配送,服務工業企業生產、鄉鎮居民生活的需要。三是麒麟農業物流園,定位于農業苗圃花卉服務型物流園區,規劃依托引江濟淮和濟祁高速的通車,發展水陸聯運物流功能。
2、空間布局要合理高效。堅持與產業布局相銜接、與城市發展相協調、與交通設施相銜接的物流區域布局原則,重點打造橋港綜合物流園區、橫埠物流園區、麒麟物流園區。一是建設橋港綜合物流園區,打造未來樅陽縣城的配套物流園區。利用樅陽縣經濟開發區的經濟區位優勢,依托濟祁高速高速、G347 的優質公路交通條件,考慮為安池銅集中區的工業企業原材料、產成品倉儲、配送、運輸服務,以及為樅陽縣其它生產型物流的需求服務。內部規劃需設置件雜貨倉儲區、公路集疏運功能區,優先考慮服務的產業包括紡織服裝、汽車零配件及機械制造、農副產品加工、造船產業、新型建材產業,在貨運通道上保證與藕山作業區之間建立便捷的交通聯系。二是建設橫埠工業物流園區,打造未來樅陽縣中部服務物流園區。橫埠為樅陽縣東部中心鎮,合廬銅工業走廊重要節點,汽車零配件生產業發達,是縣內重要的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同時考慮到周邊地區以及未來橫埠的發展及交通規劃狀況,規劃在 S103與 S320 交匯處附近開辟物流倉儲中心。選址上交通條件便利,物流需求旺盛,服務于橫埠、湯溝等地區,輻射和帶動橫埠及周邊鄉鎮產業和物流發展。三是建設麒麟物流園區,打造未來樅陽縣西部配套物流園區。充分利用樅陽作為農業大縣的資源優勢,豐富的水系和濕地資源發展水產養殖業,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等新型農業衍生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鏈需要穩定的貨運物流服務。同時,麒麟物流園區也將成為樅陽縣與合肥經濟圈桐城市貨運的中轉站。
3、物流中心要系統布點。物流中心是次于物流園區的二級物流節點,依據縣情樅陽可以確定8 個物流中心。樅陽縣城物流中心,以機械制造、紡織服裝加工產業為主,主要服務于樅陽工業園并兼顧商業物流。會宮物流中心,以發展礦業采掘和特色農產品貿易為主,主要服務于倉儲中轉運輸。項鋪物流中心,以畜禽養殖、雨具加工為主要產業同時規劃發展新能源產業,主要服務于項鋪鎮片區及周邊鎮區產品的物流中轉需求。麒麟物流中心,以紡織服裝、特色農產品、林特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主要服務于麒麟片區及周邊鎮區企業、農產品物流配送,同時也服務于周邊農村物流中轉。白柳物流中心,以休閑旅游觀光、旅游工藝品加工和文化旅游服務業為主導產業,主要服務于白柳、浮山及周邊農村的物流中轉。湯溝物流中心,以商貿、農副產品加工和食蔬種植為主,主要服務于湯溝鎮區農貿產品的物流中轉配送及周邊農村的物流中轉。橫埠冷鏈物流中心,為樅陽縣及周邊市、縣的超商及批發企業提供冷庫需求及中轉配送。在此基礎上,建議設置5 個工業企業服務類配送中心、9 個商品流通服務類配送中心和 9 個城市生活服務類配送中心。
(三)突出建設重點,分步實施推進
1、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高速公路、國省干線、鐵路、航道及過江通道的規劃建設,提升通道技術水平,提高對外物流通道的承載能力,優化內部物流通道網絡布局。高標準建設一批物流園區,促進物流資源和物流要素整合集聚,增強物流園區輻射帶動能力。堅持規劃先行,合理布局、加快建設樅陽縣物流倉庫、貨物堆場、公共或專業停車場等物流基礎設施,改善物流裝卸、搬運、分揀設施設備水平,不斷提高物流服務的便捷性和兼容性。按照層級合理、規模適當、需求匹配的原則,優化物流倉儲配送節點和網絡布局,科學建設村居配送末端網點和城鄉配送中心,全面提升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2、加大物流主體培育力度。通過引進、轉型、扶持、聯盟、合作等方式,強化物流主體培育,形成以骨干企業為引領、以區域性中小企業聯盟為主體、以零散小微運輸業戶為補充的物流市場主體結構,不斷提升第三方物流份額。引進方面,利用樅陽縣對外開放優勢,積極引進大型物流企業落戶樅陽,快速提高物流業現代化水平。轉型方面,加大對現有的倉儲、運輸、代理、外貿、批發等各類企業的業務流程再造,通過整體轉型、合并轉型、剝離轉型的方式成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扶持方面,加強對物流企業在土地、信貸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勵和引導縣域物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協作聯盟等方式做大做強,致力于打造主營業務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現代物流企業集團,進而提高物流企業規模化、物流服務一體化網絡化和智慧化水平,形成大小物流企業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聯盟方面,鼓勵各中小物流企業、園區企業加入聯盟型供應鏈管理平臺,通過制定各種優惠制度,鼓勵各物流企業、個體運輸戶進入物流園區作業、辦公,產生物流集聚效應。合作方面,引導和激勵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深化戰略合作,建立健全的制造業物流服務體系,形成一批供應鏈服務商。
3、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緊抓“互聯網+物流”、“智慧樅陽”建設的良好機遇,積極推進物流信息化建設,廣泛運用先進技術,充分開發利用物流信息資源,支持引導企業研發和應用物流信息采集、自動化控制、信息交換、可視化服務等前沿技術,增強物流運管能力和水平,加快構建現代化物流信息管理服務體系。按照《物流園區互聯應用技術指南》規定的互聯內容和技術要求,建設樅陽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實現平臺與政府相關信息系統、行業相關信息系統及相關專業領域信息平臺的互聯。利用信息化優化整合企業內部的生產、配送、倉儲、供應鏈管理等業務流程,提高企業運營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向著規模經營、網絡化運作的方向發展。
4、堅持節點工程先行。建設物流通道工程。完善高等級公路網建,規劃建設貨運干線鐵路,有序推進過江通道建設,強化岸線整治及航道治理,加快公、鐵、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航道暢通、樞紐互通、能力充分與城鎮發展、產業布局緊密結合的物流通道體系,形成立足皖江、面向長三角的交通新格局。建設物流園區工程。以綜合型物流基地、臨港物流園區為引領,加快構建分工合理、功能互補的三級物流節點體系;進一步推進物流園區的招商工作,吸引物流企業入園作業,以物流園區為載體,提高物流業的規模效應,最終將樅陽縣打造成長江中下游地區有影響力的綜合樞紐港、皖中南區域物流中心。建設物流信息平臺工程。大力推進“互聯網+物流”行動計劃,促進信息化與物流業的深度融合,助推樅陽縣物流由傳統向現代化轉型升級。制造業物流工程。圍繞樅陽縣鋁基新材料、萬華板業、汽車零部件、新興建材、紡織服裝、綠色農產品加工等重點產業集群對物流業的需求,發展與之配套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推動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電子商務物流工程。加大電商物流政策扶持,完善配套服務,優化發展環境,逐步將樅陽縣打造成為皖中南電商快遞服務中心。農產品及冷鏈物流工程。以發展農業現代化、滿足新時期居民生活需求為宗旨,打造特色農產品物流基地,建設專業化的冷鏈物流中心,加強冷鏈物流設施、設備的投入,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互聯網技術應用,提供專業化的冷鏈物流服務。
(四)夯實要素保障,做優發展環境
1、加強組織領導。在各相關部門在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基礎上,成立由樅陽縣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交運、發改、交運、商務、港航等多部門參與的高規格物流業發展領導小組,形成高效的物流管理體系。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定縣域物流政策措施,加強工作統籌協調、綜合管理。在高規格的組織架構下,一方面要完善物流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加快橋港物流園、樅陽縣國際農產品物流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增強物流產業配套服務功能和產業集聚效應。另一方面,在整合縣內物流資源的基礎上,緊盯行業領軍企業、知名民企,瞄準物流產業重點領域,主動對接產業轉移轉出地,全力引進體量大、質量高、產業帶動性強的物流產業項目,千方百計創造條件招引物流龍頭企業,推動物流產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引導樅陽縣物流產業深入融合皖江城市群、長三角經濟區。
2、加大政策扶持。用好用足國家和省、市支持民營經濟特別是物流產業系列政策,加快完善用地、投資、財稅等政策體系,著力培育更多優質物流企業,推動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土地政策方面,在保障物流業用地指標的基礎上,積極盤活存量土地資源和閑置廠房倉庫建設物流項目和配套服務設施;同時由政府投資建設物流園區、配送中心的“七通一平”,原則上物流園區的土地出讓金不高于工業用地標準,對于龍頭物流企業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確定招商政策。產業政策方面,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同時,設立樅陽縣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基金,對投資億元以上的物流項目給予一定比例的政策資金資助,對榮獲國家 4A 級以上的物流企業給予獎勵,通過產業基金重點定向扶持促進物流產業的發展。財稅政策方面,持續推動物流企業降本增效,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用地用能用工物流成本,助推縣域物流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設立物流行業年度貢獻獎,激勵優秀的物流企業及高管,促進物流企業擴大再生產。
3、拓寬融資渠道。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縣各項金融政策,放大金融政策疊加效應,持續加強普惠金融建設和擴大政策覆蓋面,扶持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整合利用各級各類財政資金,圍繞物流業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穩妥有序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實施一批重大項目。鼓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圍繞樅陽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創新適合物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加大物流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優化銀行業金融機構考核獎勵制度,進一步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積極運用創新獎勵、增量業務獎勵等方式,及時跟蹤簽約項目貸款到位情況,努力提高貸款到位率,實現信貸政策和物流政策的有效對接。積極創新投資方式,運用好產業引導政策,減少民間資本市場準入限制,擴展重點物流企業多元融資渠道,拓寬現代物流發展領域。
4、規范市場秩序。規范物流企業和物流市場,依據《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標準》(GB/T 19680-2005)、《物流園區服務規范及評估指標》(GB/T 30334-2013)等標準規范開展物流企業和物流園區(中心)的等級評審和評估。積極推進物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進信用宣傳,強化行業信用制度建設。加強交運、公路、交警、安監、環保等部門聯合行動,做好道路貨物車輛超限超載治理工作,促進物流市場的健康發展。組織市場監管、交運、公安、稅務等有關部門,嚴厲打擊無證經營、居間盤剝、壟斷資源、欺行霸市等非法經營行為。規范物流中介機構的收費標準,維護好物流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5、夯實人才支撐。受縣域經濟社會條件和文化環境影響,縣域物流人才十分缺乏,必須加強縣域物流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一方面要從完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等方面出臺激勵政策,激勵大學生、農民工返鄉創業,引導更多人進入物流行業,夯實縣域物流人才支撐。另一方面,在地方政府的主導下,大力推動物流企業與大院大所開展產學研,促進校企深度合作,重點培養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物流信息化、貨運代理等物流管理人才。與此同時,積極借助縣域就業人口培訓渠道或通過縣域職業技術學校開設物流專業課程,大力開展物流專業人才培訓,著力培養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物流專業適用人才。
基于樅陽稟賦資源、產業基礎、交通區位優勢,結合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物流產業發展趨勢,如何發展現代物流尤其是智慧物流是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樅陽縣應在充分認識現代物流尤其是智慧物流帶來的積極作用的同時,盡量避免物流業盲目無序發展對地方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在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物流節點工程和配套硬件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要高度重視地方物流業發展定位和規劃剛性約束。樅陽縣不僅要重視數量速度,更要重視質量效益,推動現代物流協同發展、智慧發展、創新發展,增加現代物流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比重和貢獻,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通訊員: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