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宿州市委政研室 宿州市政府研究室
(2020年6月8日)
近年來,靈璧縣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中針對村級“小微權力”內容不公開、運行不規范、監督不到位等突出問題,深化村級“小微權力”監管機制改革,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思維打造村級“小微”權力網絡監督平臺,充分發揮基層廣大群眾的監督作用,打通了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最后一公里”。現在,全縣310個行政村的村民不論身在何處,只需打開手機或電腦,登陸靈璧縣村級“小微權力”網絡監督平臺,輸入個人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就可進入本村“小微權力”網絡公開頁面,隨時隨地對村級“小微權力”運行情況進行“掌上”實時監督。2020年以來,全縣鄉鎮來訪、來信、來電、手機微信、網絡舉報等信訪量116件,2019年同期281件,同比減少165件、下降58.7%,基層干群關系明顯改善。
實施三個清單管理,推動村級“小微權力”規范運行。實施村級“小微權力”監管制約制度,公布清單管理內容,確保村級“小微權力”在陽光下規范運行。一是編制“小微權力”事項清單。縣直相關部門依據單位職能,對村級管理事項進行逐類逐項梳理、歸納、審核,編制靈璧縣村級“小微權力”事項清單。清單包含黨務、村務、財務等18類35條事項,重點突出農村“三資”管理、工程建設、物資采購、社會救助、黨員發展、惠農政策落實、公共服務提供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容易產生權力尋租和廉政風險的事項。二是編制“小微權力”流程清單。依據村級“小微權力”事項清單和相應規章制度,繪制35張“小微權力”流程圖清單,明確每一項權力的范圍界定、辦理主體、辦理方式、辦理時間、紀律規定等具體要求,實行權力運行全程公開,為“小微權力”運行設置“高壓線”,給村級組織運行和干部履職用權行為套上了“緊箍咒”。三是編制“小微權力”責任清單。縣鄉黨委承擔推進“小微權力”規范運行主體責任,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縣鄉紀委承擔監督責任,負責“小微權力”運行的督促檢查,及時查處違紀違規問題。村級紀檢員和村務監督委員會,對“小微權力”運行和公開情況開展監督,及時向鄉鎮和有關部門報告監督情況。靈璧縣河王村黨支部書記說:“三項清單公布之后,現在村里大小事越來越透明,群眾通過手機就可知道誰家吃到了救濟款、誰家享受危房改造了,群眾心里明明白白,也還了我們干部一個清清白白。”
整合三大主打功能,提高村級“小微權力”監管水平。推進村級“小微權力”信息公開網站和移動端APP建設,整合監督、回應和宣傳功能,打造村級“小微權力”網絡監督平臺。一是整合網絡監督功能。投資29.2萬元建設靈璧縣“小微權力”網絡監督信息公開網,為全縣310個行政村逐一建立“小微權力”信息公開網頁,把“小微權力”事項清單、流程清單、責任清單全部在平臺信息公開網公布,群眾可通過手機端“掌握靈璧APP”“靈璧新聞網”“靈璧清風”微信公眾號,在線查看村級管理所有事項和反映權力運行過程的原始單據(發票)。二是整合群眾訴求回應功能。建立網絡監督平臺留言系統,群眾瀏覽本村信息時可在線留言或提問,對發現的問題線索可在線投訴和舉報。目前,縣級平臺后臺管理人員共收到群眾留言2000多條,其中涉及群眾訴求和有價值的9條線索已及時轉辦。三是整合基層政策宣傳功能。在村級網絡監督平臺客戶端主頁上線“精準扶貧”“聚焦環保”“鄉村振興”等專欄,及時更新和推送政策文件。根據“小微權力”不同類別,在細分頁面上線“政策解讀”“申報流程圖”等詳細內容,實現定向宣傳、對點宣傳,提高了政策宣傳的實效性。
建立三項推進機制,強化村級“小微權力”監管保障。聚焦提高村級權力監管改革效果,建立三項推進機制,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一是建立高位推進機制。成立縣委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深化基層“小微權力”監管機制改革領導小組,加強改革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謀劃和推進落實。領導小組下設規范權力運行組、公開平臺建設組、公開平臺運行組、監督執紀組,負責村級“小微權力”清單編制、監督平臺建設運行和監督檢查等工作。明確縣紀委監委監督責任和鄉鎮管理責任,落實村級紀檢員職責和村務監督委員會職能,構建由縣委主要負責同志牽頭督導、鄉鎮紀委管理、縣直管理部門審核、群眾監督的監督體系。二是建立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建立健全清單動態調整和長效管理機制,及時將上級安排的工作事項納入“小微權力”的監管內容。定期梳理“小微權力”清單,依據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廢、改、立、釋等情況,對清單內容及時進行更新,確保“小微權力”監管更加科學合理、符合實際。三是建立責任落實問責機制。加大對“小微權力”運行違規行為的責任追究,對一般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列出清單督促全面整改到位;對獨斷專行、以權謀私,濫用職權、損公肥私,弄虛作假、逃避監督等違紀違規行為,綜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進行問責,對監督不力的部門和干部進行責任追究。2019年,靈璧縣向陽鄉在開展農村發展黨員工作專項核查中,一名群眾通過網絡監督平臺舉報村干部違規發展黨員問題,紀檢監察部門根據問題線索及時進行調查處理,給予黨員除名2人、黨內嚴重警告處分1人、取消預備黨員資格1人、誡勉談話1人、約談2人,“線上監督”天網恢恢、“線下問責”動輒得咎的創新做法,在當地廣大群眾和黨員中引起了較大震動。
破解三類突出問題,提升村級“小微權力”監管成效。以預防和化解基層社會矛盾為抓手,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實施重點監管,提升了廣大群眾的滿意度。一是破解“四風”和腐敗問題。村級“小微權力”監管改革實現權力公開透明運行,群眾知情權和監督權得到充分保障,村級管理中原先存在的暗箱操作、雁過拔毛、優親厚友等現象明顯減少。2020年1-5月,全縣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案件27件,同比減少12件、下降31%;其中,扶貧領域案件9件,同比減少15件、下降62.5%。二是破解農村“三資”清理問題。在“小微權力”網絡監督平臺設置“三資”專欄,對村級資產資源登記造冊,村級資產處置情況及時公示,一大批農村資產遺留問題得到問題。2019年7月以來,全縣農村“三資”清理完成率從75%上升至97%,收回集體資金230萬元、集體土地1361畝、集體林地75畝、汪塘69口,維護了村集體和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農民群眾的公平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三是破解農村信訪問題。隨著“小微權力”監管改革模式的深入推進,基層信訪增量明顯下降,干群關系顯著提升。靈璧縣一名鄉鎮紀委書記說:“‘小微權力’監管改革實施后,群眾的舉報少了,我們的查案壓力也輕了。以前有的群眾當面找我舉報,怎么答復他們都不理解,現在群眾直接登錄平臺查詢,真是既方便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