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干流蚌埠——浮山段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以下簡稱“淮干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我省建國以來治淮投資最大的單項水利工程,涉及滁州、蚌埠兩市4個縣(市、區),概算總投資53.8億元,其中鳳陽縣境內工程總投資20.86億元。自2014年10月工程開工
以來,該縣緊扣“保主體建設、保安置穩定、保投資進度”工作思路,工程建設、征遷補償、移民安置等多項工作齊頭并進,目前基本完成工程建設等各項工作任務,多次受到省領導充分肯定。但該工程 推進中仍存在配套資金增保障壓力大、土地指標少且申報批復慢、相關政策銜接不緊密等問題,需引起高度關注。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征地補償“善待移民”。嚴格執行國家、省和市淮干工程征遷補償政策,按照省政府相關文件2次提高主體工程占壓和移民安置用地征地補償標準,出臺《淮河干流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建設土地征用和房屋征收補償方案》《淮河干流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移民安置方案》等,確保工程征遷安置工作“一個標準、一個尺度、一套程序”,最大限度保障工程建設移民合法權益。截至目前,該工程征遷補償工作全面結束,累計完成永久征地14474畝、臨時占地8270畝,拆除房屋2600戶、21.18萬平方米,共支付征遷補償及工程建設資金達11.3億元,繳納失地農民保險3758.4萬元。
二是安置建設“質量為本”。堅持把移民安置與淮河行蓄洪區調整、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等結合起來,改變以往移民后靠、基礎設施簡單配套安置方式,探索出移民安置新模式,即:按照移民建鎮集中安置為主、分散安置為輔的安置方式,將9個安置點優化為4個,并將水利工程和旅游等景觀有機融合,發揮治淮綜合效益。同時,組建安置點建設組和項目現場管理處,確保安置點建設“規劃不變、標準不降、質量不低”。截至目前,全縣實施安置點項目83個、已支付工程建設資金4.4億元,完成移民建房1896套、入住1622戶,分散安置680戶,基本完成移民安置工作。
三是項目推進“運行高效”。成立淮河干流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8個專項工作組,統籌協調淮干工程建設。實行“大兵團”作戰,在工程主戰場設立前線指揮部,抽調國土、水務等部門108名業務技術骨干充實到一線,并實現科學分工,確保各項工作責任具體明確、任務落實到人。建立“大調度”機制,在指揮部統一領導下,以周例會、專題會等形式開展集中會商、研討,及時研究解決工程推進中各類問題,實施掛圖作戰、倒排時間節點、加強督查督辦。截至目前,累計下發問題交辦單125份,所有問題均得到有效及時解決。
四是要素保障“強勁有力”。針對“淮干工程”體量大、范圍廣、難度高等特點,該縣積極籌措資金,通過向銀行貸款、動用淮委預備費、財政配套等方式,累計增加10.77億元用于提高征地補償、安置點建設以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全力爭取用地指標,重點做好主體工程和安置點永久性征地和臨時用地勘測定界等工作,申報用地指標9584畝,保障工程順利建設。同時,建立以鄉鎮為主體,縣公安局、鄉鎮派出所和現場警務室共同配合的安全保障體系,實現建、拆和主體工程工地全覆蓋,確保施工環境穩定。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縣級配套資金增加較多、保障壓力大。“淮干工程”實施以來,該縣累計增加資金投入10.77億元用于提高征地補償、安置點征地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包括提高征地補償標準增加補償資金1.58億元、四個安置點征地和基礎設施建設增加配套資金5.51億元、因林地和農用地標準無法鑒定增加支出0.38億元等其他投入。目前,投入的文旅景觀等基礎設施沒有產生治淮綜合經濟效益,也沒有發行專項債券等,配套投入財政預算比例較高,縣財政資金緊張,保障壓力較大。
二是土地指標少且申報批復慢、影響配套項目建設。整個“淮干工程”項目涉及占用耕地10946畝(含安置點),但原國土部批復先行占用耕地3209畝,剩余7737畝耕地未列入用地計劃,目前該縣雖完成耕地占補平衡任務,但大量擠占全縣整體建設用地指標空間,一定程度上影響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用地需求。同時,申報土地指標遲遲未能批復,影響到黃灣社區安置點配套輔助工程項目的建設。再如,國家批復該縣淮干工程移民安置點用地面積1037畝,但該縣目前4個安置點實際規劃占地面積達2033.7畝,996.7畝用地指標不能落實。
三是相關政策銜接不緊密待調整。“淮干工程”于2014年10月正式啟動建設,工程規劃和批復時間均較早,且未明確脫貧攻堅相關專項扶持政策,但2019年正式實施的淮河行蓄洪區安全建設對建檔立卡未脫貧貧困戶有明確的扶持政策規定,同屬正在進行的兩個治淮工程在建檔立卡未脫貧戶政策上存在不一致。同時,淮河行蓄洪區安全建設對建檔立卡未脫貧戶有明確扶持政策規定,但對已脫貧戶也未提及,與“脫貧不脫政策”要求存在政策不統一現象,信訪矛盾突出。另外,國家針對大中型水庫移民等工程均有移民后續扶持政策,但針對淮干工程卻無相應的扶持政策。
三、相關建議
一是加大治淮工程配套資金支持力度。針對“淮干工程”建設體量大、搬遷移民多等特點,建議由省級層面協調相關部門根據工程建設相關工作等實際資金需求,提高征地補償標準,增加工程建設配套資金,重點加大移民安置建設等方面轉移支付、專項債券發行等支持力度,有效緩解縣級財政壓力。
二是加大治淮工程土地政策支持力度。“淮干工程”主體工程和移民安置建設需占用土地較多,目前該縣雖能基本落實淮干工程基本農田補劃和耕地占補平衡任務,但縣域發展用地指標空間明顯不足,加之正在實施的淮河行蓄洪區安全建設又將涉及征用大量土地,建議省級層面協調相關部門解決該縣移民安置工程用地指標,并給予治淮工程涉及地區專項土地增減掛鉤指標支持。
三是增強治淮工程政策延續性和統一性。脫貧攻堅已進入決勝期,建議省級層面根據脫貧攻堅和治淮工程建設現狀,出臺相關扶貧方案,消除政策上不一致問題,減少社會矛盾;同時,參照大中型水庫移民等工程后續扶持政策,給予“淮干工程”相應移民后期發展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