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時代的到來,為潁泉打開了全面融入長三角的‘窗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國家的大戰略,是阜陽的大機遇,也是我們共同的大責任。”潁泉區委書記劉洪潔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難得發展機遇,潁泉區將聚焦“產業興城、工業強市”這個當務之急,依托自身優勢,做到精準對接,尤其在產業發展上積極作為,深度融入長三角“朋友圈”。
劉洪潔認為,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商合杭、鄭阜兩條高鐵即將開通并實現阜陽市域全覆蓋,給阜陽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疊加性的機遇、綜合性的機遇。
“作為市轄三區之一,潁泉區將積極行動、主動作為、搶抓機遇,搭乘好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高鐵全覆蓋的快車。”劉洪潔說,潁泉區將在“三個準”上下功夫。
首先是選準主導產業。經過近幾年的探索,潁泉區智能制造這個主導產業日益明晰,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已集聚智能制造項目63個,其中落地27個、建成12個,阜陽新松機器人產業園首條六軸工業機器人生產線已正式投產。下一步,潁泉區將聚焦全市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瞄準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著力打造機器人、新材料等產業集群。
其次是瞄準招商方向。利用融入長三角的優勢抓好招商引資,利用高鐵開通的優勢抓好招才引智。潁泉區這幾年引進的企業,長三角地區的占60%-70%。今年以來,潁泉區新招引項目27個,其中長三角地區的17個、占比63%。下一步,潁泉區將緊盯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突出精準招商、深化合作,突出工業主導、智能制造產業,突出招大引強、補鏈強鏈,積極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同時,以高鐵開通為契機,利用好長三角等發達地區科技、知識和人才的溢出效應,加大對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創業團隊的柔性引進力度。
最后是找準承載平臺。在創新平臺上,依托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阜陽青電園,以及智能制造產業園加速器、與上海交大合作設立的技術轉移分中心,著力推動創新創業創造;在物流平臺上,依托區內亞洲最大的現代化編組站,抓好公鐵水多式聯運綜合物流園區建設,著力引進消費、留住消費;在城市平臺上,抓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加快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內涵氣質,著力讓潁泉更加宜居宜業,吸引更多產業到潁泉落地落戶,更多人才到潁泉安居樂業。
搶抓機遇需要思想先導、項目支撐和作風保障。“‘融入長三角、高鐵全覆蓋’,首要的是思想上的‘接軌’、觀念上的‘對接’。”劉洪潔說,潁泉區將認真學習蘇浙滬超前謀劃目標舉措的戰略眼光,不斷縮小與其思想觀念、思維眼界、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差距。
為搶抓機遇,潁泉區提前謀劃了2020年產業項目,初步編制121個產業類項目,總投資873億元,其中2020年計劃投資167億元。下一步,潁泉區將深入開展“優良作風建設年”和“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對接長三角地區,深入謀劃、調整、儲備一批示范性、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以項目化推進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