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樅陽縣物流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站位新時代審視,樅陽縣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尚未全面構建,對經濟社會的促進作用還亟待提升。研究認為,樅陽縣在物流主體、物流基礎設施、物流發展環境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導致樅陽縣交通區位及經濟基礎優勢沒能轉化為物流業發展優勢。
(一)物流產業載體功能尚未有效發揮
1、結構上,現有物流配套設施主要服務傳統行業為主,滿足冷鏈、電商快遞等新興業態的物流設施仍缺乏。快遞發展迅速,但無專業的快遞物流園,快遞企業布局分散,且快遞作業設施簡陋,難以滿足企業需求,企業渴望專業、規模化的快遞物流園。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互聯網+”深化應用,冷鏈物流、電商快遞等新型物流業態逐步涌現,但目前能較好承載這些業態的物流園區、冷庫設施較為缺乏。
2、功能上,現有物流以提供傳統的停車、倉儲、配貨功能為主,生產生活配套、物流金融等增值業務基本空白。作為物流基礎設施的集聚載體,目前樅陽縣僅有的橋港綜合物流園、樅陽縣農產品綜合物流產業園尚處于起步建設階段。現有的物流建有部分簡易倉庫,無規模化的停車場,也僅具備裝卸、倉儲、停車、汽修等基礎物流服務功能,主要提供倉儲、運輸、停車、配貨等傳統物流業務,流通加工、物流金融等新型物流業務較少涉及。
(二)港口碼頭岸線資源尚未有效利用
1、港口碼頭服務層次不高。臨港物流是樅陽縣物流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樅陽縣發展物流的突出優勢與重要著力點。事實上,樅陽縣現有港口碼頭主要提供生產企業的原材料及產成品的裝卸、堆存服務,服務層次低、高端物流服務發展緩慢,在發展水平、設施建設、服務能力等方面仍有諸多亟待突破的問題。
2、港口碼頭泊位等級程度低。樅陽縣現有港口碼頭泊位等級都較低,“小、散、亂”問題比較突出,專業化程度不高,與船舶大型化、專業化發展趨勢相差甚遠。此外,近12.5公里的深水岸線資源也未能充分利用,存在“深水淺用、占而不用、多占少用”的現象。
3、公用型碼頭及倉儲設施少。公用型港口碼頭、港口物流園也是眾多第三方水運物流企業的重要依托。樅陽縣現有碼頭及倉儲設施少,服務第三方的公用型、專業型碼頭及相應的倉儲設施相對缺乏,難以滿足眾多第三方水運物流企業特別是轉型發展的物流企業需求。
(三)高效集疏運輸通道尚未有效構建
1、對外物流通道不高效。大容量、快捷高效的對外物流通道是提高城市內外物資交換效率、加強區域經濟聯系的重要支撐。樅陽對外物流通道主要由高速公路、一級公路與水運航道構成,通道能力與效率尚無法滿足樅陽構建長經濟帶物流節點城市、皖中南地區交通樞紐中心的需要,無法滿足樅陽與周邊區域一體化發展需求。目前,樅陽無鐵路,僅有一條東西向的京臺高速,且位于城區北部,與樅陽港口碼頭及重要產業園區無快速聯接通道,制約了樅陽產業發展。
2、內部物流通道不便捷。從網絡布局看,道路干線網東西、南北方向連通性道路、快速貨運通道均較少。從通道技術水平來看,部分路段路況差、技術水平低,制約運輸效率。此外,目前通往各鄉鎮的縣鄉公路等級較低,聯通性差。目前,樅陽縣與合肥、銅陵、安慶市區方向的跨江通道僅有一條公路,區域聯動發展受到制約。
(四)物流企業層次水平尚未有效提高
1、物流主體功能結構相似導致傳統市場的過度競爭。傳統、單一的服務功能在當前經濟發展日益趨緩、物流需求規模增速有限的大環境下,必然引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利于營造健康有序的物流市場。惡性競爭縱然由多方因素引起,但物流主體服務功能單一、競爭力水平低為重要原因之一。樅陽縣現狀物流企業類型單一,以運輸、倉儲、裝卸等傳統物流服務為主。運輸型物流企業又以普通貨物運輸配載為主,提供裝卸倉儲服務的相對較少。如運輸服務仍為諸多物流企業最主要的贏利環節,只能通過壓低運價占有市場。
2、供應鏈物流個性化物流等高端服務供給較為薄弱。樅陽縣尚無物流企業能提供基于供應鏈的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個性化、定制化的物流也鮮有企業涉及。第三方物流公司則多由傳統儲運企業轉型而生,且企業多自建物流配送中心,尤其是大型連鎖超市、煙草、商貿的配送很少利用第三方物流來進行貨物的中轉和配送。如華潤蘇果、建材大市場、安慶煙草物流配送中心都是這種方式。從樅陽縣運輸企業的操作模式來看,依然停留在廣告牌、小黑板、露天堆場的狀態,缺少高等級第三方物流企業,物流企業等級不高,信息化水平較低。
(五)物流行業發展環境尚未有效營造
1、基礎設施建設“缺規劃”。港口設施、園區設施、通道設施是樅陽物流發展最關鍵的“硬要素”。但從目前來看,物流基礎設施尤其是港口碼頭設施、園區設施在設施建設及功能布局上缺乏科學規劃。港口碼頭物流方面,存在碼頭泊位等級低、支流航道等級低、碼頭自用多公用少、碼頭配套設施薄弱等問題。公路物流方面,大部分為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或自身需求,自發規劃建設,雖然這些園區在滿足企業需求、促進物流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但由于缺乏統籌安排,競爭有序、協調發展的物流體系還未真正建立。
2、物流主體培育“缺載體”。物流主體是物流服務的直接供給方,物流要發展,企業培育是關鍵。但目前樅陽物流龍頭企業少,物流企業“散弱”現象突出,發展層次低、競爭力水平低,難以滿足未來第三方物流服務及供應鏈物流服務的需求。物流主體的培育,縱然離不開市場需求這一重要“土壤”,但從供給載體側發力,也是壯大發展物流主體的重要途徑。總體而言,供給層面的企業培育載體主要包括“物流園區硬載體”、“信息平臺軟載體”,而這恰是樅陽的短板所在。
3、物流產業發展“缺技術”。物流業就業人數與比重下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比例低,專業化人才培育迫在眉睫。物流企業的管理和信息化水平仍較低,同時也缺乏統一的信息管理系統。如在建材大市場信息的發布和交流還停留在黑板報形式,沒有統一的信息管理系統。第三方物流企業基礎設施投入嚴重不足,經營模式簡單,停留在一臺電腦或電話跑業務、幾臺車或條船跑運輸,沒有倉儲、運輸和管理信息系統。
(通訊員: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