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秋冬連旱讓安徽不少地方遭遇了災情。然而地處江淮分水嶺、缺水易旱的定遠縣卻安然無恙地度過了旱災。這得益于該縣實施的走在安徽省縣區前列的“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革。
水矛盾成為突出問題
“2007年以來,我們抓住國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大建設、大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引入社會投資,快速建起16座農飲水廠,自來水普及率逐年提升,截至2020年3月底,全縣自來水普及率達95.5%。但隨著管網老化及維修養護投入不足,原有供水管網漏損率較高。此外,水廠各自為陣,水資源調配不暢,供水管網末梢和地勢較高地區水壓不足、水質不穩定、停水等現象時有發生,已不能滿足群眾對高品質用水的需求。去年7月,縣委縣政府決定啟動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革。”定遠縣副縣長黃保云介紹說。
定遠縣農村飲水涉及18萬余戶群眾,點多面廣,同時還牽涉到水廠收購重組等諸多事項,解決起來絕非易事。定遠縣委、縣政府對此態度堅決:要進行一次徹底改革,再難啃的骨頭也要拿下,讓群眾不僅“有水吃”,而且還要“吃好水”。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僅用8個月時間便全面完成16家水廠重組協議簽訂,收回的各農飲水廠交由縣城鄉水務投資建設有限公司經營管理,實現城市水廠和農村水廠一體化管理。納入統一管理后,一些問題迎刃而解。
投訴率下降一半
永康鎮靠山村的供水以前由靠山水廠負責,但該水廠生產能力有限,加上過去劃定的供水范圍較大,群眾時常遭遇停水或限時供水。隔壁的永康水廠生產能力雖強,但苦于不能跨界供水,只能“袖手旁觀”。改革后,定遠縣城鄉水務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根據實際情況,將永康水廠的管網延伸至靠山村,保障靠山村村民吃水無憂。
變化的還有服務質量。“和過去的水廠不一樣,我們不需要考慮經營問題,只負責生產和服務。”李兵是原定遠縣自來水公司的管理人員,今年3月調任定遠縣城鄉水務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永康分公司經理,他告訴記者,過去農村水廠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經營上,效益不好時就會影響服務質量,這也是過去農飲投訴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他到任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升服務質量,要求員工一切以用戶滿意為中心。目前效果已初步顯現,“今年4月份以來的投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半,未來我們還要繼續努力。”
城鄉共享優質水
該縣在編制城鄉供水統籌規劃方案時一并啟動建設骨干水廠工程。2019年已開工建設爐橋水廠,設計規模20萬噸,一期10萬噸,建成后將保障爐橋鎮及鹽化園區、七里塘鄉、能仁鄉等區域供水,供水人口約15萬人。規劃建設江巷水廠,保障吳圩鎮、連江鎮、蔣集鎮、張橋鎮、二龍鄉、倉鎮、大橋鎮、界牌集鎮等區域供水,目前正在開展選址征地、勘測設計等前期工作,計劃于2020年6月動工。此外,該縣還將開展水廠聯通工程,目前已投入5000萬元,實現縣二水廠與倉鎮水廠、倉鎮水廠與大橋水廠、縣二水廠與青春水廠、縣自來水廠與韭山水廠、大余水廠與張橋水廠之間的管網聯通。
據定遠縣水務局黨組副書記芮忠群介紹,根據規劃,未來幾年,定遠縣將劃分成5個供水片區,以江巷水庫為依托、以長江和淮河作為補充水源,整合建成7大規模水廠,所有水廠之間將實現源水、清水互聯互通,進一步均衡全縣供水資源布局,保證一方充足水源,實現城鄉居民共享優質供水,全面提升群眾用水的滿意度、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