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城固縣開展“縣長直播帶貨”活動,并要求幫扶干部每人最低消費50元,引發關注。針對此事,城固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回應,相關文件中的這一要求是錯誤的。記者注意到,現階段在復工復產背景下,官員直播帶貨的頻度和廣度較之前有大幅提高。專家認為,官員通過流量將線下的產品變現,產生實際的經濟效益,應當鼓勵。但官員帶貨是目前特殊時期的一種現象級文化產品,更多是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縣長直播帶貨強制消費引爭議
日前,城固縣被曝在“縣長直播帶貨”活動中要求幫扶干部每人最低消費50元,有強制消費嫌疑。針對此事,5月9日晚,城固縣委宣傳部發布城固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關于“縣長直播帶貨活動要求幫扶干部最低消費”的情況說明》。
說明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該縣部分貧困村出現了農產品賣出難、賣價低等問題,農民增收受到影響。為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縣脫貧辦、經貿局于5月9日在原公鎮貧困村——垣山社區舉辦了“縣長直播帶貨”促銷活動。
為有效促進消費扶貧,帶動農產品銷售,縣脫貧辦下發了《關于舉辦“縣長直播帶貨”助力脫貧攻堅的通知》,引導和倡議全縣廣大幫扶干部積極參與消費扶貧活動,通過線上線下購買貧困群眾農產品,幫助貧困群眾增收。
說明表示,《通知》中“要求全縣幫扶干部通過線上下單或線下認購的方式,購買直播帶貨農產品每人不少于50元”的要求是錯誤的,在此向全縣幫扶干部和網友表示歉意。對此,該辦已迅速進行了糾正,并堅決杜絕在消費扶貧中給干部職工下任務、搞攤派的錯誤行為。說明稱,倡導和鼓勵全縣干部職工在有需求的前提下,自主自愿、積極參與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多地掀起官員直播帶貨熱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各行業受到巨大沖擊。為幫助村民和企業盡快走出困境,全國已有許多地方官員通過網上直播這一形式進行推介,官員直播帶貨已掀起一陣熱潮。
4月8日,因新冠疫情按下“暫停鍵”的武漢重新打開大門。當天,武漢市政府黨組成員李強走進直播間,為湖北優質特產“站臺吆喝”,通過線上帶貨的形式,幫助當地企業復工復產。
李強稱,希望通過直播活動幫助企業復工復產,能夠大賣一場,幫助因抗疫而元氣大傷的企業早日恢復。同時希望借助直播,讓湖北武漢的特色產品知名度更高,贏得全國消費者的青睞和喜愛,也希望這次直播電商模式能夠起到一個蝴蝶效應,給企業帶來更多、更好的商機。
記者注意到,此次直播即時在線人數最多時超過13萬。這場直播始于當日15時,截至當日19時30分,僅周黑鴨就售出7萬份,熱干面賣出2.2萬份。
除武漢及湖北省其他市州外,全國各地已有許多官員通過直播帶貨這一形式,助力企業復工復產。4月7日,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縣縣長黃秀航為12萬畝丹棱桔橙“不知火”代言,當天,共有超過45萬人觀看了這場帶貨直播,售出丹棱“不知火”超過17000斤。
因各地特產農產品不同,各地官員直播帶貨的內容也種類繁多。2月19日,在河南信陽市光山縣政府黨組成員邱學明直播推銷下,6000多斤鮮魚很快在網上訂購一空;3月11日,湖南城步縣委常委、副縣長劉書軍一邊啃著泡椒,一邊喝著牛奶解辣,為城步縣農貨打call。
事實上,此前就已有官員直播帶貨這一形式,但大多為貧困縣縣長通過直播吆喝農產品,為貧困縣打開銷路助力脫貧,還有官員因其獨具特色的直播風格給網友們留下深刻印象。
“你們的魔鬼來嘍”,山東濟南商河縣副縣長王帥模仿李佳琦“魔性”帶貨,金句頻出,3個小時賣出了6000多只扒雞。安徽碭山縣副縣長朱明春則在直播間現場獻唱,半小時內賣光了5000份碭山梨膏。
朱明春曾坦言,身體力行上直播間當主播,是“工作需要”。在朱明春看來,這一做法也是一種示范,將引導和培育更多的新農人或農村的新青年、合作社參與直播銷售,引導推動當地產業發展。
觀察:
官員直播帶貨具有兩重含義
對于地方官員直播帶貨這一現象,也有觀點認為這些干部作為行政官員,做直播會不會有些“不務正業”?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冰川表示,現在面對受疫情影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特殊時期,非常時期采用非常手段,而且是積極向善的事,應當鼓勵。
胡冰川認為,官員直播帶貨這一現象有兩重含義。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這種形式對正常的生產生活有實際的帶動和拉動作用。官員走進直播間有一定的流量光環,通過流量將線下的產品變現,能產生實際的經濟效益。
從社會治理的角度來看,大眾印象中的官員形象都是較為嚴肅刻板。地方官員通過直播帶貨也樹立了一個更加生動活潑、多元立體的官員形象,從人格塑造和社會形象角度實現一種回歸。因這一形式跟消費者和農民等群體的日常生活發生了聯系,親和力也會有所提升,有利于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
“官員帶貨是一種現象級的文化產品。”胡冰川稱,從互聯網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來看,不能指望官員直播是常態,因為經濟社會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一定是專業化、由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
官員下線后“直播+電商”模式如何持續?
當官員自帶熱度退卻后,“直播+電商”這種模式該如何繼續?
在胡冰川看來,官員帶貨更多是要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將這一運作模式形成趨勢,變成一種互聯網現象。當農戶和消費者都認可這種現象并變成常態化方式后,可能就會有機制化、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出現。
另一方面,被官員直播熱度吸引來的消費者如何成為“回頭客”,則需要大家買到的確確實實是好產品,農產品的質量也至關重要。
胡冰川認為,直播和電商更多的是農產品兌現的平臺,但核心問題是農業生產體系的整體提高,包括農產品的標準化程度、質量水平、可追溯等。“當我們從網上買的農產品質量都沒有問題時,我覺得就成功了。不是互聯網的成功,而是整個農業的成功,是國家現代化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