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宿松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不僅關乎“2.5萬貧困人口脫貧、30個貧困村出列”的減貧目標任務的完成,更關乎“全縣綜合貧困發生率低于2%,實現貧困縣摘帽”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目標的實現。全縣對照中央和省脫貧摘帽標準,按照“五個一批”、“六個精準”要求,精準靶向、聚焦突破,脫貧攻堅各項重點工作穩步推進并取得明顯成效。
堅持以頂層設計為統領,牢牢把握脫貧攻堅正確方向
宿松縣緊緊圍繞“戶脫貧、村出列、縣摘帽”的總體目標,科學謀劃,夯實措施,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決心不斷推動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一是突出高點站位。成立以縣委四大班子主要領導為全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總指揮長、其他領導班子成員為指揮長、副指揮長的中樞指揮機構。采取“指揮長或副指揮長十專班”的形式,成立全縣兩率一度、基礎信息資料、農村危房改造及人居環境整治、基層基本公共服務達標及教育扶貧、干部包保和社會扶貧、信訪維穩、宣傳氛圍營造、財政資金績效、作風建設督查、醫療保障、產業扶貧等11個工作專班,明確各班長是指揮長或副指揮長,成為宿松縣脫貧攻堅最后沖刺決戰階段的“領頭羊”和“排頭兵”,并制定《宿松縣2018年貧困縣摘帽工作方案》,為全縣的攻堅摘帽凝聚力量、指明方向、明確重點。二是積極借鑒學習。3月中旬,由縣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隊先后赴吉安縣和岳西縣考察學習脫貧攻堅工作,就脫貧攻堅工作推進、縣摘帽具體標準和注意事項、主要做法和典型經驗等方面同兩縣進行深入探討。充分討論研究考察學習成果,深刻剖析存在問題,圍繞緊扣縣摘帽目標,完成年度脫貧任務和縣摘帽兩項任務,強化組織、力量、投入、作風、紀律五大保障,統籌縣摘帽任務與部門任務、貧困村與非貧困村、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已脫貧戶與未脫貧戶四個平衡,突出產業幫扶、危房改造、環境治理、“兩基”達標、群眾認可度五個重點推進脫貧攻堅。三是強化隊伍建設。今年,全縣向貧困村、非貧困村均派駐了駐村扶貧工作隊,向207個村派駐了包保工作專班,進一步增強扶貧隊伍力量。同時,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成立督導考評辦公室,負責全縣脫貧攻堅重要政策措施、重點工作推進以及領導同志批示意見貫徹落實情況的督查、暗訪等工作,進一步強化督查指導實效。
堅持以精準幫扶為要義,切實推動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宿松縣實施精準扶貧方略,以全方位幫扶促長效脫貧的思路,將“一村(戶)一法”變為“一村(戶)多法”,深入推進十大工程,確保實現“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一是推進產業扶貧。始終將產業扶貧作為主要抓手,建立“發展到村、產業到戶、提升到人”工作機制。2018年新增到戶產業項目個數70865個,戶均1.87個,完成66個特色種養業扶貧基地建設任務。完成光伏扶貧電站24個建設點建設任務。全縣207個實施資產收益扶貧的行政村全部注冊成立了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二是推進就業脫貧。完成技能脫貧培訓713人,完成任務的108%;幫扶912名貧困勞動者實現就業脫貧,完成任務的101%;新招募就業扶貧基地19個,完成任務的127%;新招募居家就業扶貧基地53個,開發公益性崗位123個,開發輔助性崗位607個。三是推進金融扶貧。扶貧小額信貸省定任務19639萬元,市定任務45285萬元。截至目前,扶貧小額信貸本年新增19670萬元,完成省定任務的100.16%,完成市定任務的43.44%。四是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全縣10個集中安置點中,已全面完工3個,住房工程已完工但配套工程未全面完工的有3個,其余4個安置點正在進行住房主體建設。61戶分散安置中已完工36戶,21戶正在進行住房主體建設。五是推進生態保護脫貧。完成造林綠化23890畝、封山育林1.7萬畝、森林撫育5萬畝。選聘46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地轉為生態護林員工作,開展培訓1104人次。六是推進基礎設施扶貧。農村道路暢通工程282個項目362.318公里已全部開工建設,完工338.64公里256個。完成2126人飲水安全工程建設,2018年第一批73個農村電網升級改造項目,完成工程進度60%,農村信息化建設實現全縣所有行政村及90%以上自然村電信光纖全覆蓋。七是推進教育扶貧。組織開展各項資助資金審核發放工作,實現了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春季學期,資助幼兒、義務教育寄宿生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19810人,累計發放資助款1027.52萬元;減免普通高中學費2710人181.47萬元,發放助學金406.55萬元;減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費660人,發放資助款39.6萬元。八是推進健康脫貧。全縣共代繳70785人1274萬元。貧困人口新農合參合率達100%。嚴格實行“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全面落實貧困人口“先診療后付費”政策。全縣貧困人口共簽約70785人,簽約率、規范服務率均達100%。九是推進社保兜底脫貧。發放17628戶24355人農村低保對象低保金3184.06萬元,下撥農村特困人員7082人供養資金1423.95萬元、失能特困人員694人護理補助24.39萬元。農村危房改造計劃實施6426戶(貧困戶5487戶和非貧困戶939戶),已開工3470戶,竣工2665戶,竣工率41.5%。十是推進社會扶貧工程。與蕪湖市鳩江區、懷寧縣等結對幫扶單位積極對接,順利推進“百企幫百村”工作,實現了貧困村企業幫扶全覆蓋。深入開展產銷對接會,簽約2家企業、3所高校,簽約金額50.875萬元。
堅持以多方參與為補充,不斷凝聚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宿松縣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不斷凝聚社會各界參與扶貧事業的強大合力,齊心聚力同參與、共幫扶,構建共同發力、協同推進的精準扶貧格局,貧困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全縣5849名干部參與結對幫扶,按照“公務員、事業單位編制人員每人3戶,教育衛生股級以上行管人員每人2-3戶”的要求,全縣新增幫扶聯系人2143人,人均幫扶3.06戶,做到“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幫扶全覆蓋、黨員干部幫扶全覆蓋”。對照已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強化“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工作責任的實施意見》,壓緊壓實幫扶工作責任,改進群眾工作方法,提升貧困群眾對幫扶工作和幫扶人的雙滿意度。積極引導社會扶貧,探索能人帶動扶貧、大戶幫助扶貧、招商引資扶貧、部門結對扶貧、合作組織服務扶貧等社會扶貧模式,不斷完善社會幫扶服務體系。
堅持以長效機制為保障,持續鞏固脫貧攻堅豐碩成果
宿松縣結合工作實際,建立健全“精準識別、項目監管、考核評估、督查推進”四個方面長效機制,深化落實各項扶貧政策措施,脫貧成果穩固提升。一是精準識別機制。建立扶貧對象動態調整常態化管理機制,定期排查未建檔立卡困難群體,對符合識別條件的農戶和返貧戶及時納入建檔立卡范圍,落實幫扶責任人和幫扶措施,提高貧困人口識別精準度。二是項目監管機制。建立完善《宿松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管理辦法》,明確資金用途,嚴格補助范圍和標準,規范使用程序,強化監督檢查,確保補助資金用到實處、發揮實效。積極探索財政補助資金折股量化給貧困戶,增加貧困戶資產性收益的實現路徑和辦法。三是考核評估機制。建立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月調度制度、約談制度和通報制度,實行“一月一調度、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報”,實時檢驗工作實效,全面掌握脫貧攻堅進展情況。完善脫貧攻堅考核辦法和評分細則,對鄉鎮、縣直單位開展年度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評,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獎懲、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四是督查推進機制。整合督查力量,發揮好督查督導作用,督查以問題為導向、以暗訪為主,督察情況由督察組及時進行反饋,提出整改措施和時限,整改后及時進行“回頭看”,提升督查督導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