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9日-21日,科技部專家調研組一行走進安徽一鳴新材料公司,工人們正在加班生產一批泡沫鋁新材料,公司創業團隊成員徐禮慶拿起剛生產的發泡鋁材料介紹說,泡沫鋁新材料具有輕質、隔音、吸能、電磁屏蔽等特性,在軌道交通、航空航天、國防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市場空間巨大。近兩年來,通過政府牽線搭橋,公司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發能力進一步加強,公司多項專利技術填補國內行業空白,為快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科技部專家組成員、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主任王勝光等專家對阜陽界首高新區“以升促建”工作評價說,“界首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有基礎,有思路,有態度,有行動。”界首高新區搭建產學研合作交流橋梁,推動科研平臺建設,集聚人才資源要素,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這一系列精準措施,推動民營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今年,阜陽界首高新區有望正式躋身國家級,成為皖西北豫東南首個國家級高新區。
對接平臺
近兩年來,界首高新區先后舉辦“院士專家界首行”“綠色工業過程國家工程科技高端峰會”、“首屆富硒產業發展高峰論壇”“鋁產業創新發展高端論壇”、“硒產業創新發展高端論壇”、“紡織產業創新發展高端論壇”、“多功能皮革綠色制造與軍民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等高端活動,吸引中國工程院院士17名、國內外專家80余名到高新區參觀考察,舉辦高端講座,為高新區產業發展把脈問診,為園區企業科技研發、轉型升級指明方向。設立院士專家服務中心,專司高端資源合作對接事宜。聘請9位院士擔任科技發展顧問,建立長期交流合作關系。通過這些活動,促成園區企業與院士專家達成合作協議,8家企業設立了院士工作站,9家企業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安徽縣域經濟創新發展中,界首的“院士經濟”獨樹一幟,已成為界首經濟創新發展的強力引擎。
人才高地
“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為企業創新發展發揮指數效應。民營企業規模小,研發能力弱。為此,高新區制定政策,積極引導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團隊,提升企業研發能力。對技術先進、市場前景好的項目,高新區在政策、項目和資金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先后引進新方尊、康命源、環球星、吉祥三寶等高層次人才團隊入駐,新方尊團隊研發的發泡鋁項目獲得全國創新創業大賽新材料組第二名,是安徽省在此項大賽獲得的最好成績。高新區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星期六工程師”“候鳥工程師”“季度專家”引才機制,打破地域和身份限制。鼓勵企業在高校建立人才引進培養基地,為企業源源不斷提供人才資源。對于本土人才,高新區每年單列專項資金,加強培育,實施企業家、技能人才、匠才梯次培訓工程。
企業活力
界首高新區不定期舉辦企業家沙龍,企業領辦,明確主題,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參加,與企業家面對面暢所欲言,交流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中的瓶頸和難題,梳理出科學的發展思路。引導企業開展“四問”,即:行業內最優秀的標桿企業是誰?產業內最優秀的產業集群在哪?領域內最頂尖的專家是誰?領域內最優秀的科研團隊在哪?鼓勵企業向國內外標桿企業學習,尋找最頂尖的科研資源,明確發展方向,注入發展動力。政府出資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檢測中心,引導大企業開放科研實驗室、中試基地,降低中小企業科研成本,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指導企業謀劃項目,積極爭取國家、省的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積極參與國家、省重大專項、軍民融合項目,引導企業將自身轉型升級的發展戰略與國家產業發展方向對標看齊。
高效決策
界首高新區主任辦公會議定期聽取科技創新工作匯報,梳理科技創新的重大政策,研究科技創新的重大事項,確定科技創新理念、方向和制定各項科技創新政策,營造一種重視科技創新的氛圍,統領高新區科技創新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界首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科創委全體會議,一是學習國家、省、市及相關部門關于科技創新工作的文件,研究文件內容,結合高新區實際制定措施對接政策;二是研究科技創新資助、考核辦法等相關政策。健全科技創新議事機制。以高新區管委會為主要平臺抓工業科技創新和園區科技創新。高新區科創委重點研究企業、產業、園區的科技創新。涉及科技創新的政策制定、獎勵兌現在高新區相關會議研究決策。
截至2018年10月,安徽阜陽界首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已達到76家;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48家,院士工作站8家,為安徽省縣域之最;國家級知識產權試點示范達8個;被授予全國科技管理系統先進集體、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試點先進單位等國家級榮譽達20余項。界首市“兩新”產業產值增速安徽省第一;位列2017年度安徽省政府表彰的制造業綜合“十強”縣市第五位、“十快”縣第二位。高新區在安徽省180個開發區綜合考核中位居皖北第一、安徽省第六,高新區中排名第二位。2019年1月,界首市成功獲批國家首批創新型縣(市),以民營經濟為主導的高新區正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一系列光鮮亮麗的數字,書寫著過去的輝煌,也展示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安徽阜陽界首高新區以科技創新為抓手,弘揚創新創造精神、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讓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蔚然成風,推動民營經濟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奮力前行。